•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长辈版|
  • 无障碍浏览|
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投资建设全面发力 项目结构趋优趋新——十八大以来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

阅读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2-10-12 16:59
[字体:  ]

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深入推进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创新活市、文化名市、开放兴市战略,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民生福祉、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全方位加大投资,着力推进投资建设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十八大以来,投资增长焕发活力,不断助力经济发展,2012年-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13.4%,期间,除2020年受情影响增长6.7%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

十八大以来,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新常态下固定资产投资的着力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优化调整,比重日趋合理。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2:41.9:56.9,与2012年相比,一产、二产占比分别下降0.9、9.2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0.1个百分点。产业投资结构由“二三一”变化为“三二一”的发展格局,三产投资不断发挥引领作用。

二、工业投资优化升级,全面着力提质增效

随着全市工业的转型发展,企业整体层次逐步提升,技改投资由过去以设备更新、生产线改扩建为主,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发展。2012-2021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4.9%,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6.8%。分行业,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7.2%,采矿业投资年均增长1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年均增长1.7%。近年来,全市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县域化优势产业集群,如市开发区新能源锂电池、宣州区精细化工、郎溪纺织新材料、广德汽车零部件、宁国汽车零部件、泾县电机泵阀等。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放大产业集群效应;鼓励龙头企业发挥集聚带动效应,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三、房地产投资拨云见日,加速主城向外扩张

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决按照“房住不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切实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2-2021年,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2078.8亿元,年均增长7.2%。十年间,受市场等因素影响,2015年及2016年我市房地产投资呈个位数负增长,自2017年转正以来,增速不断提高至14.7%。全市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不足50%增长至2021年突破60%,房地产行业发展良好进一步吸引农村居民进城置业。十年来,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3869.6万平方米,年均增长6.5%,2016年及2017年销售增幅高达31.1%和27.7%。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房地产产业沿主城向外扩张加快,同时,配合房地产业做好教育、医疗、交通、社区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四、民间投资保持主导地位,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助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潜力和活力,盘活存量资产,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公共服务等更多领域。2012年-2021年,我市民间投资表现活跃,拉动全市投资快速发展,年平均增长13.8%。2021年,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8.9%,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始终保持正增长,占整体投资比重保持在65%以上,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五、社会领域事业蓬勃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行业的投入,提高教育品质,改善医疗条件。十年来,全市教育投资年均增长7.8%;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年均增长12.2%。全市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全面进步,社会保障设施有了极大改善。十年间,合工大宣城校区、北师大宣城学校入驻宣城,截止到2021年末较2012年相比,全市普通教育学校数由864所减少至685所,在学校数量精简的情况下,全市小学和普通中学固定资产总值由25.7亿元增加至50.2亿元,学生终端数量由2.7万台增加至6万台。卫生方面,宣城市人民医院、宣城市中心医院、广德市中医院等县及县以上医院进行改扩建,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由8075张增加至15901张。

六、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市面貌有效提升

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入,补短板效应凸显。2012-2021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均增长15%,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6个百分点。十年来,杭黄高铁、商合杭高铁建成运营,芜宣机场正式通航,迈入“高铁+航空”时代。百亿元新型基础设施古泉变流站项目建成投产。郎溪定埠综合码头、宣州综合码头和汇金物流码头建成通航,实现1000吨级泊位从无到有,增加港口吞吐能力500万吨。目前,全市拥有7个内河港区,22条航道423公里,码头泊位15个,运输能力达400万载重吨。全市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底的1.2万公里增加到1.66万公里。至2021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底的123公里增加到506公里,境内3条国家高速和5条省高速联网联通,通车里程跃居全省第二,基本形成“三横四纵一环”的区域高速结构。宣广、芜宣、铜南宣高速环绕市区,成为全省第二个建成环城高速的城市。

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的等方面加快投资优化,动能转换,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展望未来,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省积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有利于我市发挥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市场腹地、生态环境等优势进一步拓展新发展空间,全面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加快动能转换的强劲引擎,奋力推动宣城投资领域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