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我市,对我市消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受疫情影响,1-2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9.4亿元,同比下降25.9%,降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新冠疫情对我市消费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节后复工时间普遍延后。因疫情防控需要,我市除超市、药店、加油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单位春节期间正常营业外,其他企业节后复工时间普遍延后。2月份,全市620家限额以上单位中有235家当月0上报,占全部限上单位数的37.9%。其中,批零当月0上报单位57家,占限上批零单位数的14.5%;住餐当月0上报单位178家,占限上住餐单位数的78.1%。
2、消费信心仍显不足。自2月中旬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部分批零住餐单位陆续恢复营业。但由于管控仍未放松,消费者出门消费意愿不强,消费信心仍显不足。1-2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5.9%。其中,批发业零售额同比下降62.3%,零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23.1%,住宿业零售额同比下降47.6%,餐饮业零售额同比下降47.1%。
3、企业经营遇到诸多困难。疫情期间,我市各地均采取了道路管控、封闭小区等较为严格的管控措施,车辆、人员流动受限,人们的消费需求因疫情而降低,企业经营遭遇诸多困难。目前,44.8%的企业存在新接订单不足的困难,40.1%的企业存在经营成本上升的困难,29.7%的企业存在资金周转困难,27.9%的企业存在防护物资短缺的困难,24.4%的企业存在仓储及物流配送不畅的困难,23.3%的企业存在到岗人员不足和员工复工率偏低的困难,22.3%的企业存在租金和税费压力大的困难。
4、经营者信心普遍受挫。一方面企业的营业收入因疫情而锐减,另一方面企业的租金、工资、税费等正常的运营费用仍在支出,疫情之下的商贸流通业经营者信心普遍受挫。从经营情况看,仅2.2%的企业经营恢复正常水平,17.3%的企业经营恢复正常水平的70%以上,22.6%的企业经营恢复正常水平的50%-70%,31.8%的企业经营恢复正常水平的30%-50%,26.1%的企业经营恢复正常水平的30%以下。从预期看,仅有6.4%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持平或增长,6.1%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以内,22.0%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30%,30.2%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50%,35.3%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