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2016年宣城市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分析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宣城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2-23 11:23
[字体:  ]

2016年,宣城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企业实现利润增加,亏损企业减少,亏损额下降,但同时也存在工业结构不优、企业成本上升、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下降等问题。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71户,比上年净增83户,企业数居全省第六位。其中,民营企业1419户,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6.5%。

1、主要效益指标情况。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0.5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实现利润110.3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并列全省第12位。

201702231131355887_iPRY3mxR.png

2、近半数行业利润增长。全市34个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的利润保持增长,增长面为47.1%。其中,增幅超10%的行业有13个、超20%的行业有7个。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利润增幅居前三位,分别为51.8%、43.2%和37.2%。从利润总额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总额居前三位,分别为22.7亿元、20.5亿元和6.5亿元。

3、民营企业效益提升。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5.6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97.9亿元,增长5.2%,增速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工业利润增长4.7个百分点。

4、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益增长较快。2016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2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高于全市7.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利润增长3.1个百分点。

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8亿元,同比增长18.0%,增速高于全市1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高于全市1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利润增长5.2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0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21.4%。新材料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12.7%;实现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7.7%。

5、亏损企业减少,企业亏损总额下降。从亏损面看,2016年,全市147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22户,占比8.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全市34个大类行业中,有10个大类行业亏损企业数比上年下降,有17个大类行业亏损企业数与上年持平。从亏损企业亏损额看,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3.3亿元,比上年减少1.2亿元,增速由上年的增长50.3%转为下降26.2%。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利润增长集中在少数行业。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7.3%,新增利润7.6亿元。34个大类行业中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个行业合计新增利润8.0亿元,占全市新增利润的105.3%。若扣除这三个行业,全市利润同比下降0.7%。

2、高耗能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提速。2016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5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7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3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提高12.6个百分点。

3、工业“两金”占用增幅提高。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两金”占用292.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两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42.3%,占比高于上年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其中,产成品存货76.9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7.5个百分点;应收账款215.7亿元,同比增长17.0%,增幅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9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21.7天,比上年增加1.8天。

4、企业生产成本提高。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生主营业务成本1556.2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上年高5.7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92元,比上年提高0.26元。  

5、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下降。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8.03,同比下降5.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十三位。七项构成指标中,只有一项指标有所好转,资产负债率48.57%,下降0.89个百分点,其他六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分别为:总资产贡献率14.15%,下降0.7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9.72%,下降9.9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83次,减慢0.1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55%,下降0.2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46028元/人,减少719元/人;产品销售率97.21%,下降0.68个百分点。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我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亟需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力度,为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要积极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

2、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银企合作,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的新模式,努力增加贷款规模,积极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融资。二是引导银行立足长远、照顾大局,保持企业正常经营资金需求,防止出现集中抽贷、只收不贷、收多贷少等现象。

3、加快延伸产业链条,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针对全市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汽车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并在推动产业链条延升过程中,发挥着巨大能量。依托优势产业发展,全市传统产业可抓住向现代产业升级转型的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如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加工项目;新兴产业,着眼于创新发展,加快发展高性能产品和复合材料等产品,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