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各项工作,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升态势。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加快。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6.3亿,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提高0.9和0.5个百分点,呈现逐季加快态势。
(二)在全省的位次实现前移。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居全省第10位,增速居全省第11位,总量和速度在全省的位次均比上半年前移1位,与去年同期位次持平。
(三)三次产业增长全面提速。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3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3.4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6.6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四)结构调整成效继续显现。前三季度,一产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1.2%下降到11.1%,二产比重由54.2%下降到53.0%,三产比重由34.6%提高到35.9%。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长期偏低的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没有根本缓解。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经济仍呈下行态势,前个三季度GDP增长速度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1.8个和0.9个百分点。与全省相比,从去年上半年开始,GDP增长速度已连续6个季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速度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与兄弟市相比,增速位次仍相对靠后,前三季度GDP增长速度比增速最快的合肥市(10.7%)低2.8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发展速度低于我市的阜阳、亳州发展速度加快,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别比我市高1.9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省GDP增长速度持续小幅回升,前三季度,全省16个市中有10个市与上半年相比GDP增长速度实现了提升,因此本轮回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回升具有普遍性,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
(二)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今年下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逐月回升态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半年提升0.9个百分点,比1-8月份提升0.1个百分点,但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和不景气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呈现阶梯式下降,前个三季度分别为-4.6%、-4.8%和-5.9%。PPI的长期走低,说明市场需求低迷,降低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抑制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主要是重点行业产值增速回落明显。前三季度,全市33个大类行业中,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6个行业增加值呈5%以下的低速增长。三是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2.4%,比去年全年回落11.1个百分点,规上企业利润总额下降0.1%,比去年全年回落25.8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发展的后劲还需增强。今年以来,全市交通客货运周转量持续回落,前三季度仅增长0.6%,比一季度回落7.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5个百分点,虽居全省第一位,但由于增长速度太低,导致交通运输业对拉动全市GDP几无贡献。至9月底,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3%,比上半年回落1.6个百分点,这一指标下滑将导致金融业对GDP的贡献率下滑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速度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增长6.5%,比上半年增加14.2个百分点,虽然有所好转,但如此低的增长速度对GDP的拉动力仍然很小,仅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