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受多种因素影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
一、我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1-3季度,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70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今年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走势看,上半年逐步攀升,三季度增速有所下滑,导致累计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上各季增速始终稳定在13%以上。
(二)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城镇消费占主导地位
三季度,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51.27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2%;其中,城区市场实现零售额85.56亿元,同比增长13.7%。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04.43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8%。
(三)限上零售额比重提升,限下零售额增速平稳
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06.87亿元,同比增长15.0%,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1.8%,比重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48.83亿元,同比增长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8.2%。
(四)电商促销手段灵活多样,业绩喜人
三季度,我市电商销售企业借助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大打“价格战”、“服务战”,取得喜人的销售业绩。截至本月,我市九家限上电商销售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91亿元,同比增长30.7%,连续多月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其中,宁国市宁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超亿元的销售业绩,跻身我市零售企业前20强。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的运行态势,但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刺激消费政策空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减缓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仍有几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限上零售额增速持续回落
3季度以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市限上零售额增速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1-9月,我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5.0%,增速比1-8月回落0.4个百分点,比1-7月回落1.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从行业数据看,支撑我市限上零售额增长的零售行业增速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仍然低迷。
(二)多类商品增速回落
三季度,我市20大类商品中,有15大类商品增速同比回落。受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影响,我市日用品类、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速分别回落39.8、41.7、174.6、95.3个百分点;受国际金价波动的影响,我市金银珠宝类增速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受家电促销政策到期的影响,我市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速同比回落9.8个百分点;受房地产市场趋冷的影响,我市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速同比回落18.5个百分点。
(三)住宿餐饮企业仍陷困境
三季度,我市住宿餐饮企业经营情况整体仍不容乐观。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3.51亿元,同比下降6.8%;全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3.19亿元,同比下降6.9%。 全市前20强住宿餐饮企业中,超半数的企业营业额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达到44.5%。宣城宾馆、宁国国际大酒店、横山宾馆等大型酒店虽然已经积极调整经营策略,目前仍没有摆脱低迷的经营困境。
(四)市区大型百货商场增速走低
3季度以来,随着中央各项整改措施的进一步推进,我市公款购买节礼、购物卡、高档烟酒等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制。随之而来,市区一些大型百货商场的销售业绩也逐步走低。据统计,安徽省台客隆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零售额增长2.1%,宣城新百百货有限公司零售额下降28.6%,安徽商之都宣城商厦有限责任公司零售额增长0.2%。
三、建议
1、继续加大对限上单位的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限上比重
限额以上单位作为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力军,对全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带动作用。由于企业的申报意愿不强烈、配合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截至10月份,我市仅新增11户限上单位,申报进度较慢。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于限上申报的宣传力度,及时落实限上企业奖励措施。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管理规范、配合程度高的中小型商贸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跟踪监测,达到条件及时申报入库。
2、深挖农村消费潜力,做大农村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市乡村居民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消费观念、收入水平、消费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我市乡村购买力仍显不足。当前应积极引导大型的商贸流通企业和连锁企业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健全农村消费网点,完善农村市场的运输、售后服务,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做大农村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