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外资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宣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为全面掌握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根据全国统一部署,我市商务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统计局、外汇管理局等七部门联合对2011年底在我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了联合年检。从我市参检的家外商投资企业情况看,我市外商投资企业总体运行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宣城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现状
1、经营运行态势总体较好,积极推进了我市经济发展
截至2011年底,宣城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35家,比上年同期减少8家,企业投资总额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注册资本总额4.5亿美元,其中中资比例占28.5%,外资比例占71.5%,实收资本3.5亿元,其中中资比例占28.7%,外资比例占71.3%。
135家参检企业中筹建企业26家,投产开业企业104家,停业企业5家,投产开业的企业实现销售(营业)收入总计66.6亿元,同比增长43.8%,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29.4%,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34.8%。资产总额70.5亿元,同比增长24.3%,负债总额37.4亿元,同比增长45%。
2、增加了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
2011年,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共纳税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68.4%,增幅大大超过2011年我市32.2%的平均税收收入增长幅度,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从业人员2.8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
3.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市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2011年,我市外资投资企业共完成进出口总额6.8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8%,其中出口额为5.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5.9%,进口额为1.3亿美元,占全市进口总额的89.4%。
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特点
1、从产业分布看,制造业是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投资方向。
资本分布是指外商投资的产业或行业分布,能够反映跨国公司资本进入宣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市第二产业是外商进入的主要投资领域,其中又侧重于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在参检的135家企业中,制造业共110家,占全部外资企业的比重为87.5%,在制造业中占比重较高的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4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2家,塑料制品业11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家。其他行业有农林牧渔业6家,批发零售业4家。从销售收入看,2011年制造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60.4亿元,占销售收入总额的90.7%,也是占主导地位的行业。
2、从投资方式看,以合资经营为主要投资方式。
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是外商投资的三种基本运营形式,外商在宣城的投资方式主要以合资和独资经营为主,2011年我市的合资经营企业72家,独资经营企业60家,分别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53.3%和44.4%,合作经营企业3家。从纳税额来看2011年合资企业纳税额达1.7亿元,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纳税额的54.2%,独资企业1.4亿元,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纳税额的45.3%。
三、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商投资产业间分布不合理。
我市第二产业外商投资比重过大,一三产业投资严重滞后,这种产业投向不利于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几年,外商在第三产业直接投资虽然有所增长,但拓展面不宽。究其原因,主要受市场、政策两方面的制约。市场方面,我市三产中的服务业自身发展仍需加强,对流通服务的需求不旺;政策方面,国家对金融、保险、电信、商业零售及批发等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门槛较高,外资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尚有限制。外商投资虽然在第二产业比较集中,但投向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相对一般,产品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为主,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不大。
2、外商投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来看,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规模依然偏小,2011年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投资额仅为570万美元,而且在已投产的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仅6400万元。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势必影响企业的效益水平和竞争力。
3、外商投资企业的盈利水平进一步下降
受国外经济形势影响,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11年我市外商投资企业亏损面进一步加大,2011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盈利企业只有47家,占全部参检企业的34.8%,盈利企业数比去年同期下降7家,共实现利润3.4亿元,利润增长仅为5%;盈亏平衡企业19家,而亏损企业达到6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家,亏损1.2亿元,亏损额增长了71.4%。
四、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拓宽外商投资领域
一是继续加大制造业吸收外资的力度。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浪潮的到来,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吸引外资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二是加快实现第一产业利用外资的新突破。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吸收外资潜力巨大,随着入世后农产品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开放,外商投资农产品生产加工极为有利,农业有可能成为外商投资最快的领域,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第一产业招商引资的步伐。三是扩大第三产业吸收外资的规模,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双桥物流园区、百汇商贸物流园等项目正在积极进展中,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进服务、流通性外商投资企业,重点发展交通运输、物流、批发零售商业、餐饮业等项目,解决我市第三产业开放度小的问题。
2、切实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是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把服务企业放在工作首位,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体系,减少繁琐的审批、办事程序。二是合理调配全市资源,积极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在用地、用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搭建好融资平台,解决中小外商投资企业融资难问题。
3、引导三资企业投入先进技术,注重吸收、消化新技术。高新技术是提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关键,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这也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要求所在。制定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的政策。在加大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引资力度的同时,积极采取多国引进和多国竞争策略,引导外商投入先进的技术。同时注重吸收、消化外商独资企业带来的新技术,加快发展我市相关产业,做好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