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宣城市2012年上半年消费品市场分析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宣城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8-10 17:12
[字体:  ]

2012年上半年宣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总量居全省第十位,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增幅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从消费区域看,城市消费仍处于主导地位。

按经营单位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5.1亿元,增长16.8%,其中城区零售额30.1亿元,增长19.4%;乡村零售额46.9亿元,增长15.9%。城镇消费对全市零售额增长贡献率达62.4%,城镇市场在份额、贡献率上占主导地位。由于面向整个农村市场的消费品供给结构并没有实现多样化、多层次化,使得农村大件、贵重商品等消费仍大多集中在城镇市场,因此,无论从消费的总量、结构还是质量上看,农村消费对拉动全市消费增长作用仍然和城市消费差距明显。

(二)从规模上看,限额以上企业增势强劲。

2012年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实现零售额47.9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9.2%,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2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个百分点,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三)从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企业仍占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

2012年上半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实现零售总额103.9亿元,占零售总额的85.2%,同比增长14.5%,总量上比上年增长13.1亿元,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18.1亿元,零售总额的14.8%

(四)、从商品类别看:全年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幅明显,汽车、家电消费带动作用明显。

 1、多因素共同推动发展和享受型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高速增长。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在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同比增长较快。化妆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33%50.3%44.4%。同时由于投资渠道受限,出于防范通胀、保值避险的考虑,消费者对金银珠宝类商品消费情有独钟。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呈现高增长,2012年上半年限上商贸企业实现金银珠宝类零售额4132.3万元,同比增长58.5%

2、汽车类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我市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各品牌汽车4S店纷纷登陆我市,加上各种汽车促销活动等拉动,2012年上半年我市汽车销售继续呈现快速增长。上半年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5%;占整个限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为36.9%。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42.2%,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个百分点。

3、赶搭政策末班车推动家电销售较快增长

近年来,家电下乡政策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持续拉动我市家电产品销售的增长,实施两年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在2012年上半年年底结束,全市的家电卖场想方设法抓住政策的尾巴做促销,而许多市民也乘着国庆黄金周、年末商家大促销,通过“以旧换新”购买家电。在政策效应的带动下全市家电销售继续较快增长,2012年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53267万元,同比增长29%

二、目前消费市场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2年上半年全市消费品市场给出了较好的答卷,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需密切关注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全年我市社会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情况。

  1、汽车等权重商品消费增长能否持续将直接影响整个消费市场。

汽车消费继续快速增长是我市近两年来消费市场一大亮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由于汽车和燃油类零售额所占权重越来越大,全市限上企业汽车类和燃油类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高达20.3%,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达51.8%,后续能否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零售额的增速。近两年来我市汽车消费需求的出现了井喷式的释放,2010年限额以上汽车销售增长106%2011年限额以上汽车销售增长61.7%2012年下半年汽车销售增长能否持续仍不确定,加上政策调整和用车成本提高等,我市车市一旦疲软,今年消费市场形势将不容乐观。

 2、行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限额以上零售额所占全社会零售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增企业数较少

2012年上半年,我市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9.2%,较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末我市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总数为306家,比去年底新增32家,而2011年底比2010年底新增71家,2010年底比2009年底新增85家。新增企业数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类型不符合新增限额以上单位的要求,如上海联华超市宣城店属于企业非法人单位,按照法人企业在地原则,该企业的营业额全部纳入上海总部的营业额中;二是部分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存在一定抵触情绪,主观上担心纳入限额以上商贸统计中会多交税,清查中未纳入统计;三是商贸统计制度原因,现有的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制度对我市新增单位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一共有五次机会,分别为14711月和年底一次,但14711月只允许新增当年新开业企业,只有年底才允许新增成长型企业,而当年新开业单位数量有限,能达到限额标准的则更少。

 3、乡村消费品市场所占比重依然偏低。

由于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依然较差,今年以来全市乡村消费品市场增长仍然偏低,上半年乡村零售额增长15.9%,比城镇零售额低0.9个百分点。从总量看,全年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只占全市零售总额的38.4%。农村消费市场的增长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扩大消费的几点建议

      1、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增加大型企业的数量和比重

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资产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跨地域发展,做大做强本土商业企业,对于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在宣城的分公司,要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督促企业在宣城注册成法人企业,使其能够纳入到限额以上商贸统计中;中小企业可通过股份合作制、租赁、出售等方式放开搞活,大力推进连锁经营,注重突出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特征,提升核心竞争力;改造和提升传统百货业等商贸流通行业,进一步拓宽经营的行业范围,在图书报刊、医药、汽车销售等产业中发展连锁经营,提高传统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扩大消费市场规模。

2、扩大商贸辐射半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

继续努力打造皖南商贸中心城市,提高辐射能力,扩大商贸企业销售。加快宣城茶府、百汇商贸等大型商贸园区的建设,加强与周边县区商贸联系,便捷交通条件,为商贸流通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服务创新意识,以消费需求为重点,引导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品、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及家政服务等服务性消费。

3、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在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健全完善农村商贸流通设施。合理规划农村商业网点布局,平衡城乡市场发展,加大农村市场投入,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商品流通配送规模,降低运营成本;鼓励生产企业研究农村市场,开发农村市场,加快农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

 4、积极稳定消费物价,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高度重视稳定物价工作,在流通领域,要以继续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和最终销售价格为目标,防止价格反弹,促进实惠消费;继续扩大“农超对接”范围,对农产品进城要继续开通“绿色通道”,减免相关税费,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