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安徽日报:“破圈出海”,宣城打造内河“黄金水道”

作者:市交通局 发布时间:2024-09-24 17:05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日,全国内河首艘3000吨级“油改电”货船“川川长江001”从宣城出发,经水阳江,入长江,奔波在合裕线航道上。

宣城虽然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却没有沿江沿海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宣城在航道升级、低碳发展、服务转型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水运体系,以航道资源“差等生”答出了自己的“破圈成绩单”。

     干支衔接 航道升级添活力

     秋阳杲杲,登高远望,粼粼波光在水阳江上跳跃成调皮的五线谱,往来船只仿佛在谱写动人的乐曲。

     2023年,我省水路货运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占综合交通运输比例36.4%,同比提升0.87个百分点。2023年,宣城市港口吞吐量达1382万吨,同比增长49.7%,实现5年翻两番,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货运量达到1.67亿吨,运输量位居全省第二。

      宣城不靠海,为何依然航运繁忙、通江达海?

    “宣城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胥河,有流淌千百年的母亲河——水阳江,有近3000艘内河船舶、在籍船员11000余人。”说起宣城水运和海事的蓬勃发展,宣城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发展中心副主任周军侃侃而谈,“首先得益于航道等级的全面升级。”

    近年来,宣城航道通达实现“东向跨越”。水阳江航道工程验收,芜申运河宣城段完成移交,形成该市T字型航道主骨架。水阳江航道从省“二十线”航道之一提升为国家干线航道,芜申运河宣城段航道养护列入2024年省交通运输厅养护项目库。至此,宣城北通长江、东入太湖、直达苏浙沪,宣城至上海航线缩短运距100多公里。

     宣城已建成全省首个“美丽航道”——青龙湾“美丽航道”。去年全年青龙湾“美丽航道”完成水路客运量16.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87.88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71%、164%,交旅融合再添新活力。

     在宁国市方塘乡,位于青龙湾湖畔的星空营地是一个新晋的网红打卡点。营地三面环水,早起推开门,只见红日初升,山水迷离,烟雨青龙湾的本色一览无余。“白蓝相间的航标灯塔镶嵌在湖光山色间,成为青龙湾美丽航道的最靓‘示位标’。”营地负责人肖明峰说,“几乎每个假期,都会迎来客流高峰。”

     航道升级,港口像是点缀其间的明珠。去年5月,苏皖合作示范区首个采用安徽宣城建港、江苏溧阳整治航道方式合作的广利川码头项目竣工,投产后提升宣城港整体吞吐能力30%以上,宣城千吨级泊位达到29个。定埠港开通宣城至芜湖等3条水运集装箱班线,开创了我省县域集装箱航线和班线的先河。宣城港从一般港口提升为安徽省重要港口,在港口定位上与滁州港、池州港并驾齐驱。

先行先试 低碳发展成色足

     在宣城市芜申运河旁的汇金物流码头,记者见到一排船舶充电桩。不远处的水面上,货船“川川长江001”停泊靠岸。登上货船,船舱内空调、电风扇等设备一应俱全,一点也不闷热,也没有柴油机的噪声。下到船舶的蓄电池仓,隔热效果明显,蓄电池箱井然有序。

    “在航行线路沿途,我们布置了多个充电桩,每个充电桩特意布设了多个快充口。停靠的间歇,几个小时就能充好电。”川川船舶工程(宣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权林告诉记者,“船顶还布设了光伏发电板,进一步补充清洁能源,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川川长江001”油改电项目由川川船舶工程(宣城)有限公司研发设计。该船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系统,最高功率可达480kW,实验续航里程能达到180千米。今年4月26日,“川川长江001”船舶吉水试航,这是宣城市在省内率先试点“油改电”的首艘货船,也是全国内河现有的首艘3000吨级“油改电”普通货船。

    “电池、电驱、电控的改装花了300多万元,整个改造费用达到570多万元。这是我们的第一代产品,先行先试,希望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达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目标。”赵权林直言,目前整个行业处于转型迭代期,油船体量大,他正在努力成为船舶“油改电”赛道里最早吃螃蟹的人。

    在驾驶室仪表盘前,船长孙修桃给记者演示了船舶的控制管理系统。“以前船舶启动依靠充气马达,特别慢,现在我这里能够一键启动。航行途中,任何故障都能立马报警。你看这个标志是后桅灯,如果灯坏了,我在屏幕上就能看到。”孙修桃说。

    “通过集成和集控系统的建设,大幅度提升了船舶数字化程度和效能,运行成本预计降低70%。”赵权林告诉记者。作为绿色低碳强国建设试点项目——引江济淮船舶油改“1+6+100”示范工程(即“1”条3000吨船型试验改造,“6”种不同船型进行匹配改造,“100”泛指其他各种类型船舶)的首个油改电船舶,运营后按照与相关企业签订的货运合同,经营宣城至合肥港航线,每年可节省188吨柴油,减少CO_2、SOX、NOX等排放量约588吨。

     作为船舶大省,我省船舶新能源化发展对绿色航运发展和长江大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宣城将持续推进货船‘油改电’技术成果转化运用,并发展智能操控、光伏上船、码头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突出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不断提升水运高质量发展水平。”周军告诉记者,宣城完成内河货运船舶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摸底排查,上报2024年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397艘受电设施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243艘船舶改造。

     创新驱动 搭建平台优服务

宣城市宣州区水阳人丁能红从事运输15年,经营远洋9888船舶,常年在安徽、浙江、江苏一带装货。前几天,家乡的“滴滴打船”令他惊喜。

     去年12月,宣城船邦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亿海蓝、船讯网等头部水运企业合作,建成全省首个水运货运网络平台——宣城船邦水运平台。宣城水运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平台就好比“滴滴打船”。

     “通过航运公司介绍了解到船邦平台,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注册了一个账号。”丁能红告诉记者,8月20日,送货到江阴后,返程空载了,他到船邦App上看了下,发现一单从江阴到溧阳的运输单,赶紧联系货主确定了运单。

     谈起这次经历,丁能红很兴奋:“1000多吨钢材跑下来,业务衔接住了,结算也很快,货主确认订单后,船邦联系我再次确认了收款信息,没几天钱就到账了。”

     在船邦水运平台后台,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船舶的航行轨迹示意图。“我们在后台需要确认货源方企业和船舶的相关证照、船舶AIS信号显示的运输动线、货物照片等信息,货主收货确认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跟踪核对,运费直接在平台进行结算,对业务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宣城船邦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美忠告诉记者。

    “水阳江、汪联河电子航道图、视频监控点、AIS基站及船舶识别系统已全部建设完成并初步验收,同步实现联网共享,为实现电子巡航打下基础,智慧航道已见雏形。”宣城市海事中心安全信息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船邦水运平台认证企业174家,其中长三角企业121家,认证船舶21653艘,订单总量19735单,订单总金额6.0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预计今年三季度超额完成达规目标。

       在宣城市东部新城,长三角(宣城)水运产业服务中心项目落地,招引水运物流龙头企业——苏州正沧,进一步优化运力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目前入驻企业12家,已有7家企业正式启动业务。

启动全省首个水路运输碳减排核算与潜力评估项目;汇金、广利川码头正在着手建设慧能源管控平台,一批新能源船舶充电设施相继建设;宁国周塘—红杉林精品航线沿途拓展水上旅游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宣城水运正在擘画向远而兴的蓝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