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天湖街道始终坚定“两山”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坚守绿色发展,护好、管好、用好乡村生态资源,以真抓实干为人民群众写好“绿色答卷”。
在“护”字上强举措,夯实生态环境绿色基底。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积极筹集资金推进下辖4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更新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拆除“老破小危”建筑、废弃垃圾池、电线杆等28处,完善主干道两侧绿化,建设“小广场”“小公园”“小绿地”11个,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绿色空间”。二是积极推进生产生活用水及排水治理。为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街道多方争取资金逐年对辖区内近90个水塘进行维修改造,自2017年开始历时四年累计筹措资金近3000万元分三期推进牛车河整治,其中三期整治街道积极争取与上海光明集团合作,最终消除天湖群众的“心头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三是完成了全街道近700个卫生厕所改造,实现应改尽改。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厕所改造后污水排放难题,街道主动担当、积极探索,2022年至今争取宣城经开区民生工程、环保项目资金115万元,率先实现农村改厕污水管网设施全覆盖试点,让卫生厕所改造真正“卫生”起来。
在“用”字上提质效,抓实利民惠企发展目标。一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全面梳理整合山水农林茶田资源,2022年投资600余万元实施3546亩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有力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维修罗塘水库、天马水库、枫河一组大塘等,在保障农业灌溉的同时,寻求合作发展生态垂钓。辖区4000余亩茶园均连续发包,正积极谋划茶光互补项目。二是着力发展绿色产业。扶持汤村天顺家庭农场引进了100多亩新品太秋甜柿,广受市场欢迎。打造了“枫河”小龙虾、“稻虾共养”等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业,培育了天湖蜜梨、五湖水产“毛蟹”等特色农产品,辖区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生态垂钓等“绿色”小微实体80余家,以“生态兴”带动“产业旺”。三是聚焦共建宜居生态。坚持环境保护、文明创建与移风易俗统筹推进,推动建立办村干部主责、党员责任区包保、群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共治共享机制,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生态及乡风文明。下辖四个村均多次获得宣城市“文明村镇”称号,其中马村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