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委全会和市委常委会赴宣城经开区现场办公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目标:到202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翻两番”,打造市域龙头园区。2024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总产值增幅超30%;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个,协议引资额不少于4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0个;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中的位次持续回升,敢于创新、善于攻坚,加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壮大产业提能级上全力攻坚。在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领域,围绕安徽华晟、华民股份、海螺光伏建材等企业,推进现有产能释放满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做大做强异质结光伏产业。依托益佳通、五行动力等龙头企业,积极布局上下游、拓展左右端,加力招引钠离子、氢能源、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产业项目。坚持光储一体化发展,全力构建产业生态,2024年产值力争突破250亿元。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核心零部件领域,围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建好中鼎-亚德林智能压铸产业园,依托联诚精密、春兴精工、铭博汽车、合祖电子等落地项目的优质资源,聚力推进新能源整车及其零部件配套项目招引,力争围绕新能源商用车、特种车、乘用车,招引百亿级整车制造项目,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在泛半导体材料领域,依托迈为科技、宏瑞达装备、华远装备、开盛半导体等真空镀膜、丝网印刷、自动化装备企业,不断扩展先进装备制造板块规模;依托赛伍技术、思尔维纳米科技,积极引进泛半导体特别是显示材料项目;以崇辉半导体、玖方科技等企业为重点,在钨丝金刚线、集成电路IC及芯片封装封测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细分领域上谋篇布局。
二是在招大引强增动力上全力攻坚。细化招商引资考核,压实全员招商责任。坚持“亩均论英雄”理念,以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亩均能耗、亩均销售收入等为关键指标,全面研判和筛选招商项目。以产业链招商为重点、以优化供应链为突破,积极探索新型招商方式,合力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和项目转化率。成立重大项目谋划攻坚专班,全力攻坚具有牵动全局作用的50亿元以上项目。完善县级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围绕土地、资金、审批等影响项目推进的关键问题,拿出针对性举措,逐一解决到位。探索实行投资项目“双协议”机制,提升新签约项目落地转化、新开工项目投产达效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在企业培育促转型上全力攻坚。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列入“白名单”管理,构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抓好减停产企业的帮扶,促进其尽快恢复生产、稳产增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研发拳头产品,打造更多有竞争力和话语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积极申报“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建设主导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大投入补助,推动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完善后备企业“一对一”专班服务机制,引导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的板块争取尽快上市。
四是在配套保障优服务上全力攻坚。动态开展产业扶持和惠企政策的绩效评估,推动相关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推送、精准落实,最大程度地发挥政策效应。坚持产城融合导向,围绕“一区一圈三中心”建设,强化水电气路和排污、表处等基础设施配套供给,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有针对性地优化文娱、商贸、生活服务等功能配置,深化产城融合。持续盘活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为承接重大产业项目留出连片可用土地。多措并举推动厂房“存量”变发展“增量”。加快推进为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更多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办结”。认真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扎实做好市政商恳谈会和各类为企服务平台交办问题办理。
五是在体制机制求创新上全力攻坚。围绕开发运营去行政化、主责主业去社会化,探索“大部制、扁平化”管理,加快构建现代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发挥管委会的规划引领、资源配置作用与直属国企的市场化运作价值。坚持“凭实干立身、用实绩说话”的导向,分层分类抓好干部专业能力学习培训、专业精神培养,提高干部驾驭经济发展和应对处理复杂局面能力。统筹使用编制资源,积极向上争取资源,通过社招、遴选、直属国企职员和管委会雇员交流任职等方式,着力优化人员队伍结构,让“有为者有位”,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并同步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和薪酬分配挂钩机制,推动雇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坚决防止高水平“大锅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