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归零的心态、翻篇的姿态、战斗的状态,乘势而上、聚势而强,以统计之能服务高质量发展之为,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宣城建设新篇章。
2.主要内容:根据统计部门工作职责和分工,该项目包括组织实施农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统计调查,名录库建设、企业一套表平台维护工作,对能源、投资、科技、人口、劳动工资进行统一核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统计服务能力水平;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持续推进统计规范化建设。
3.实施情况:聚焦经济发展热点、难点,撰写统计分析、专题;配备配强统计基层力量;推进统计信用建设,精准业务培训;提升统计监督效能。
4.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年初预算88万,预算执行率100%,专款专用,用于开展相关会议、培训、出差、办公等。
(二)项目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1.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省统计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党的建设统领统计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着力推进统计改革创新,有序推进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持续深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全面抓实数据质量管理,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果,为全市“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提供了坚强的统计保障。
2.阶段性目标:贯彻执行、监督实施国家统计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实施本年国民经济核算和投入产出调查,组织实施本年各行业、各地区统计调查,报表上报,对县市区本年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各专业根据当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加强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保障统计数据安全生产,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评价目的: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皖发〔2019)11号)文件精神和《宣城市项自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绩〔2020)380号有关要求,为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部门责任意识,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决定开展2023年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2.绩效评价对象:2022年利用统计事业经费实施的项目,主要包括一套表、名录维护、工业、农业、服务、商贸、建筑业、房地产、投资、法规、劳动工资、文化产业、能源等专业统计调查。
3.绩效评价范围: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1.绩效评价原则: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级分类、绩效相关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
2.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和各三级评价标准、指标说明等。
3.评价方法:本次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方法。在运用时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1. 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和工作业绩成果。这些资料主要包括该项目立项背景、总体开展情况、组织管理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2.制定评价计划与实施方案,为实施评价提供工作指引;
3.按要求整理相应佐证资料,汇总提交办公室审核汇总;
4.书面评审,对相关材料组织相关评审人员进行书面审核、统计与分析,查找存在问题;
5.现场评价,在书面评审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现场抽样核查,识别关键问题并剖析原因;
6.对指标体系进行评审,分析指标合理性和实用性,提出修改意见;
7.总结评价结论,归纳问题,分析原因,提交评价报告。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经市统计局专家组进行自评,我局统计事业经费的项目管理规范、项目运行平稳,社会效益较为显著,该项目综合评价100分,绩效评价等次为优秀。
统计事业调查项目绩效考评得分表
一级指标
|
管理绩效
(满分40分)
|
财务绩效
(满分30分)
|
效益绩效
(满分30分)
|
项目总得分
|
得分
|
40
|
30
|
30
|
100
|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2023年初,我单位针对2022年统计事业经费编制了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分别从项目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目标、成本目标以及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等几个方面,结合宣城市统计局的职能,量化、设计项目的绩效考核指标,确定了2023年统计事业经费项目目标,报市财政局审核批复后在市政府网站和本单位外网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市财政局对我单位2023年统计事业经费支出预算安排88万元,资金到位88万元,项目资金到位率100%,项目资金于2023年1月开始划拨,预算执行率 100%。
(二)项目过程情况。
1.加强组织保障。为做好统计事业调查工作,不断加强调查的组织保障,各相关科室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通过合理使用经费,为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为了加强统计数据质量,市局对各县市区统计机构通过线上和线下培训相结合,提升基层人员统计业务水平,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3.统计监督效能有效提升。在前期与市委巡察办、市纪委监委建立统计监督协调协作机制的基础上,与市审计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审计监督与统计监督协作机制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加强和规范统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贯通协同,统计监督与部门监督合力更加凝聚。
(三)项目产出情况。
(1)数量指标
1.开展统计执法检查, 市本级数据修订1198家,执法11家。
2.编印统计年鉴300本。
3.撰写统计分析、专题报告102篇,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0余次,在《安徽省情省力》刊登4篇。
(2)质量指标
1.确保年鉴编辑合格率达100%,分专业分章节分专人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校对。
2.根据财务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费支出,预算执行率100%。
(3)时效指标
1.对各项报表按时验收,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各部门。一个季度一次新闻发布会,编印统计公报。
2.及时撰写两办信息、统计专报、分析、快报等,撰写统计分析、专题报告102篇。
3.按月、按季、按年做好各种报表调查工作,按时完成了月度、年度报表的上报工作。
(4)成本指标
预算经费88万,按照项目进度完成全部预算经费支出,执行率100%。
(四)项目效益情况。
1.坚持实效导向和需求导向,为县级统计部门开展“订单式”授课,着力强化统计业务培训实用度。落实构建“大统计”理念,协同发改、经信、商务联合举办统计业务培训班,提升行业主管部门统计能力水平。2023年,全市共开展各类教育培训160余场,培训5000余人次,为新入库企业(项目)现场指导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2.为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市委编委会印发《关于市统计局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将事业性质的市统计执法监督室变更为行政性质的市统计执法监督局,更好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全市7个县(市、区)均成立独立统计机构,实现统计执法监督机构县域全覆盖。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1. 完善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内控管理制度,健全完整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2.2023年市、县两级统计系统新进人员多达17人,达年度历史之最。各乡镇(街道)按要求配齐配强统计人员,全市101个乡镇(街道)配备统计人员380名,其中在编在岗首席统计员101名。
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年中支出执行进度偏慢,预算不够精细化。
七、有关建议
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前多与有关各科室做好沟通衔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控性。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凡事做到“先预算后开支”,并重视对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