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宣城市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宣城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12-09 11:09
[字体:  ]

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总量居全省第10位,与1-2月位次持平,增幅居全省第11位,较1-2月提升1个位次。

一、规模工业运行呈现的特点

(一)大中型企业拉动工业增长。截止3月份,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88户,实现增加值38.3亿元,同比增长10.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1.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8.9%24.3%21.4%17.4%

(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势头强。一季度,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出10.5个百分点。绝对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34.1%,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好。一季度,我市20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1%,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幅居全省第4位。总量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22%,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37.3亿元,同比增长16.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47.4%

(四)经济运行质量提升。就1-2月效益数据来看,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257.2,同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8亿元,增长15.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5位;实现利税总额19.5亿元,增长14.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3位;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亿元,同比下降21.9%,全省为增长39.6%,全省亏损额减少的市仅5个。

二、工业发展中凸显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未达产,生产下降面继续扩大。截止3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4家,产值同比下降的企业511家,下降面38.6%,比去年同期高出 9.9个百分点。停产倒闭企业57家,这57家企业去年同期产值为28亿元,对今年一季度规模工业的影响较大。

(二)工业用电量下降,对工业增长支撑力不足。一季度,我市工业企业用电总量为12.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9%3月份用电量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6.1%,在全省位列倒数第一。1324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用电量下降的553家,占41.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8.9个百分点。

(三)多数行业增长放缓,重点行业带动力减弱。一季度,我市34个大行业中,1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5个行业增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加值总量居前十位的行业中,仅4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余6个行业增长明显放缓甚至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3.9%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6.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7.5%,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7.9%。重点行业增加值总量大,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大,对全市工业经济下行影响较大。

(四)出口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一季度,我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现价)421.1亿元,同比仅增长2%,实现出口交货值289.8亿元,增长5.7%,两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9.6个、7.3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

三、两点建议

(一)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发展信心。一季度持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放缓态势,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普遍信心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调研收集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帮扶政策,切实解决企业的困难,增强企业度过难关的信心。

(二)关注重点行业,实现行业均衡发展

加强对各行业的监测,尤其对总量大但增长明显放缓的重点行业要密切关注其生产情况,掌握其增长放缓的关键所在,从而针对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提供相关帮扶政策,加快企业做大做强的进程,建成一批行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