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宣城市2012年建筑业运行情况分析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宣城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7-12 06:12
[字体:  ]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快发展建筑业,对于吸纳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自“十一五”特别是2010年《宣城市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以来,全市建筑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全市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达5家,二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达35家。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3亿元,同比增长9%,绝对数是20062.63倍,年均增长率达17.5%,占全市GDP8.1%,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再创新高,总量不断攀升,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宣城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行业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市140家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及营业税实现了“双增长”,2012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108.9亿元,同比增长32.2%,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长率30.9%。实现建筑业营业税6.4亿元,同比增长21.5%,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7.4%  

   

2006-2012年宣城市建筑业总产值(亿元)                                

从年份看,2007年以前受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全市建筑业经历过一轮发展,增速一度达到48.8%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增速降至13%,然后进入一年多的深度调整期,逐步走出低谷,进入又一轮向上的发展通道。2010年,《宣城市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有力支持下,全市建筑业连续3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长,三年实现了产值翻番,建筑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  

按行业分建筑业总产值  

   

绝对量(亿元)  

增速(%)  

比重(%)  

建筑业总产值  

108.9  

32.2  

   

房屋建筑业  

84.4  

33.1  

77.5  

土木工程建筑业  

17.8  

79.7  

16.4  

建筑安装业  

1.1  

-72.0  

1.1  

建筑装饰业  

1.7  

20.9  

1.6  

其他建筑业  

3.8  

9.0  

3.5  

从行业看,全市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关联度较高,房屋建筑业占产值比接近80%,同时增速高于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可见房地产业仍是全市建筑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建筑安装业降幅较大,反映出企业在优化发展结构过程中正逐步寻求转型。其他建筑业占比和增幅仍处于较低水平,可见新兴技术在全市建筑业行业中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发展前景。  

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实现95亿元,同比增长27.5%,比2011年下降8.7个百分点,占比87.2%,比2011年下降3.3个点,反映出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同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拉动全市建筑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安装工程产值实现6.5亿元,同比增长8.7%,其他产值实现7.4亿元,同比增长298.8%。  

二、企业发展  

2012年,全市有建筑业企业140家,比2011年增加6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69家,比2011年增加8家;专业承包企业58家,比2011年减少2家;劳务分包企业13家,与2011年持平。其中有实际工作量的企业122家,亏损企业6家。建筑业企业数量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按资质等级分建筑业总产值  

   

绝对量(亿元)  

增速(%)  

比重(%)  

建筑业总产值  

108.9  

32.2  

   

施工总承包产值  

98.1  

34.2  

90.0  

一级  

18.6  

28.7  

17.1  

二级  

60.0  

33.7  

55.1  

三级及以下  

19.4  

41.9  

17.9  

专业承包  

10.8  

16.5  

9.9  

一级  

   

   

   

二级  

3.6  

21.2  

3.3  

三级及以下  

7.2  

14.4  

6.6  

从资质等级看,2012年,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数量增长明显,超额实现了预定目标,完成产值18.6亿元,同比增长28.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占比仅17.1%,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二、三级资质企业仍是全市建筑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中二级资质企业完成产值63.6亿元,同比增长32.9%,三级资质企业完成产值26.7亿元,同比增长33.2%,二级资质企业产值占比达58.4%。由此可见,二、三级资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从生产经营看,受房地产业调控影响,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35. 1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7%,比2011年下降33.5个百分点;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29. 5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6.2%,比2011年下降30.6个百分点。近年来,受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逐年走高,加之劳动力工资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占工程结算收入比重始终保持在85%以上,建筑业企业的运营成本压力较大。全市建筑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8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利税5.95亿元,同比增长24.9%;产值利税率5.5%,比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三、问题及建议  

1、全市建筑业企业“外向性”水平依然较低。2012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的产值为1.9亿元,占比仅为1.8%,比2011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近年来,尽管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来完善建筑业管理体制,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但全市建筑业企业在省外进行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项目寥寥无几,省外市场开拓仍处于初始阶段。究其原因,市建筑企业主要是以二级及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缺少具有特级或是一级资质的龙头企业,在项目的招投标中存在较大的竞争劣势,不利于全市建筑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除产业政策和企业帮扶措施外,在人才和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人队伍,努力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队伍中的比重,加速构建知识密集型人才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还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技术革新,组建具有竞争力的建筑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中型建筑企业的带动作用,扶持、引导私营建筑企业健康发展。从多方面入手,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开拓外地市场,提升企业实力和知名度,促进全市建筑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2、建筑业统计制度有待完善。2012年,全市在统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营业收入89.8亿元,但是按照建筑业营业税推算的建筑业营业收入为184.2亿元,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在于现行建筑业统计制度还不完善。GDP核算原则,建筑业增加值应为全市所有建筑业企业(包括外地建筑公司在全市施工的建筑企业)最终核算结果。但按现行建筑业统计制度规定,建筑业产值统计按照企业登记注册地进行统计。故注册在外地的建筑公司即使在全市施工,其产值也无法计入全市,按目前统计制度,在全市辖区内注册而在外地施工的建筑业产值已计入GDP,但全市企业在外产值明显低于市外企业在全市形成的产值,致使按现行建筑业统计制度核算出的建筑业增加值不准确、不全面,不能正确反映全市的经济发展成果。目前,国家统计局已在河北和云南开展建筑业企业按经营活动所在地统计试点调查工作,这对规范建筑业增加值核算,及时准确的反映建筑业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