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个年”活动工作部署,全力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 %。
一、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1、投资总体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7.8亿元(统计口径是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房地产,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36.2%、8.8%和33.0%,二产中工业投资46.0亿元,同比增长5.6%。
2、重大项目拉力增强。一季度,全市在建项目455个,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72个,较上年同期增加65个,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0.7亿元,同比增长39.4%,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为70.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1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总投资5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3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8个,5亿元及以项目完成投资17.6亿元,同比增长61.5%。
3、民生工程投资积极活跃。一季度,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848套,同比增长38.1%。其中: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80套,公共租赁住房2859套,城市棚户区4509套。在全市投资中,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9.2%;教育行业投资增长60.1%;文化体育行业投资增长56.5%,均高于全市投资增速。
4、到位资金情况良好。一季度,全市本年资金来源157.7亿元,同比增长35.0%。从本年资金来源构成看,国家预算内资金9.7亿元,同比增长27.4%;国内贷款9.6亿元,同比增长7.8 %;自筹资金105.3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他资金来源33.1亿元,同比增长68.7%。
5、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5.9亿元,同比增长43.6%。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011.1万平方米,增长51.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09.8万平方米,增长4.9%。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8.1万平方米,增长71.8%,其中住宅销售62.0万平方米,增长94.9%。全市商品房销售额32.7亿元,增长83.9%,其中住宅销售额27.6亿元,增长120.2%。
二、需关注的问题
1、工业投资增速偏缓、比重下滑。一季度,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低于全省工业投资15.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5位,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5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7.0%,比2012年下降3.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超五亿元的项目14个,其中本年新开工的只有2个:郎溪金润铜业年产3.5万吨铜钱项目、飞达钢业年加工48万吨不锈钢及其制品项目,目前全市缺乏大的工业投资项目支撑。
2、非国有投资减速。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速领先非国有投资,一季度,全市国有投资22.3亿元,同比增长25.1%,非国有投资75.5亿元,同比增长18.7%,同比下降11.1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额占全市的比重为77.2%,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3、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28.7%,高于全市投资增幅8.6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速分别为92.7%、34.6%。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牢牢把握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发展的抓手,继续加大项目的引进与落地工作,更多地规划与推动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工业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实施和建成一批投资大、产能大、贡献大、支撑作用大的重大骨干项目。
2、加大民间投资的扶持力度。加大民间投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为民间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铺平道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项目融资方式,推动信用担保发展,不断壮大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为民营企业增加贷款提供条件,支持上规模的民间投资高科技企业上市。
3、着力改善投资结构。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对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产业的投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建设的投入。与此同时,要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控制资金投向耗能高、污染大、资源浪费严重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