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生产平稳增长,随着部分传统支柱行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结束了去年以来的持续下滑趋势,呈现出小幅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效益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有所提高
一季度,全市10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比去年同期的增速提高了4.4个百分点,比全省工业平均增速高7.3个百分点,而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则是大幅回落7.6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扩张趋势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我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排全省第4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位。全市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三个行业增速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提高(见下表),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0.46亿元,增长37.4%,增速提高46.5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43.12亿元,增长32.3%,增速提高10.7个百分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42.86亿元,增长78.2%,增速提高72.1个百分点。
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前十位行业增长情况 | ||||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比去年同期 ±℅ |
去年同期增速℅ |
增速增减百分点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604546 |
37.4 |
-9.1 |
46.5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431162 |
32.3 |
21.6 |
10.7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428631 |
78.3 |
6.2 |
72.1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95814 |
-3.5 |
31.6 |
-35.1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248701 |
0.7 |
24.4 |
-23.7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03256 |
22.8 |
50.7 |
-27.9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73674 |
1.1 |
8.6 |
-7.5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26453 |
25.9 |
38.6 |
-12.7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109036 |
8.6 |
14.3 |
-5.7 |
(二)企业盈利增速小幅回落,全省排名有所提高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小幅回落2个百分点,比全省工业盈利平均增速低2个百分点,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盈利增速排在全省第9位,比去年同期的提高3位。其中,3月份实现利润总额5.5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48.3%,月度增速居于马鞍山市(6.5倍)和芜湖市(92.2%)之后,排第三位,企业盈利增长趋势明显好转。但各县市区企业盈利情况有所分化,有4个县市区的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泾县和宣州区分别大幅增长80.1%和54.4%,绩溪县和宁国市分别小幅增长6.1%和4.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3个县区和市直工业盈利均有所下降。
(三)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速大幅回落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出现亏损企业169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5%,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大幅回落42.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1.9亿元,增长18.9%,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大幅回落45.9个百分点,对实现全市工业盈利增长有所贡献。减亏额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减亏2148万元,下降60.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减亏1179万元,下降60.4%;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减亏646万元,下降70.4%。
(四)多数行业实现利润有所增长
一季度,在规模以上工业分布的34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实现盈利增长或扭亏增盈,有9个行业实现利润有所下降,3个行业由盈转亏。在盈利最大的10个行业中,有6个行业实现利润有所增长(见下表),其中,对全市盈利增长带动较大的3个行业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盈利4623万元,增长8.2倍;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盈利6432万元,增长3.5倍;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盈利5360万元,增长1.5倍;这3个行业共增加利润12340万元,比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利润总额还高出7912万元。
一季度利润总额前十位行业增长情况 | ||||
|
利润总额(万元) |
比去年同期 ±℅ |
去年同期增速℅ |
增速增减百分点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23111 |
7.5 |
25.2 |
-17.7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8951 |
-17.7 |
19.3 |
-37.0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11812 |
12.8 |
63.8 |
-51.0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9460 |
29.3 |
8.6 |
20.7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7553 |
-0.9 |
-8.5 |
7.6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6449 |
39.2 |
-9.5 |
48.7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6432 |
351.1 |
-7.0 |
358.1 |
金属制品业 |
6105 |
6.0 |
55.0 |
-49.0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5360 |
149.9 |
4.2 |
145.7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623 |
817.3 |
-60.1 |
877.4 |
(五)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小幅上升
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1.25,比前两个月的水平提高16.31点,比去年同期小幅提高0.22点,扭转了去年以来的持续下降局面,而且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走势好于全省情况,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74.5,比去年同期下降10.44点,全省有8个市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有所下降。我市经济效益水平提高的趋势反映在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7项构成指标中有5项有所好转,其中,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35.65%,提高16.38个百分点;反映经营风险的资产负债率为55.52%,下降4.77个百分点(注:逆指标);反映资金利用效率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17次,加快0.17次;反映劳动者创造价值能力的全员劳动生产率246880元/人,提高1.6%;反映产销衔接水平的产品销售率为96.55%,提高1.22个百分点。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市场需求放缓,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
近年来,受房地产调控、汽车、家电补贴政策到期、股市低迷等影响,内需市场尚未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与房地产相关的水泥、建材、装饰行业以及汽车、家电、高档消费品需求明显下降,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效应有所显现。水泥、钢材等建材产品需求低迷,对我市生产这些产品的重点企业生产和盈利都产生较大影响。一季度,我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只比去年同期增长0.7%和1.1%,分别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回落23.7个和7.5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
一季度,全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91%,而去年同期为上升0.31%,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需求疲软的市场状况。其中,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的产品出厂价格下降21.7%,我市的主导产品中,海螺水泥P42.5市场价格下降50元/吨,降幅为15%。全市10家水泥企业中,已有6家企业出现亏损,全市水泥制造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66万元,比去年减利9673万元,下降90.1 %,其中,6家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3145万元,增长3.8倍,水泥企业的盈利大幅下降,成为制约我市工业盈利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压缩盈利空间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307.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2%,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2.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89.49%,比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34个工业大行业中,有22个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中,全市盈利总额最大的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的比重上升7.4个百分点,受此影响,该行业实现利润增长7.5%,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大幅回落17.7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比重上升2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下降15%。另外,从企业的用工成本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应付职工薪酬增长20.8%,高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幅4.9个百分点,月人均应付职工薪酬2814元,增长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