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我省民营经济正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安徽省统计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12-25 16:35
[字体:  ]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省民营经济正驶入快速发展轨道。

一、基本运行情况及特点

2011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78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50.9%,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企业数量翻番,户均规模壮大。2011年,全省私营个体登记注册总户数17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26.4万户,个体经营户143.7万户,分别比2006年增长1.03倍和19.7%。全省户均民营企业注册资金283.5万元,比2006年增长1.4倍;个体经营户户均注册资金4.2万元,比2006年增长1.5倍。

2、发展速度加快,高于整体经济。五年来,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6%,高出同期全省GDP增幅3.1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年均增长7.1%,二产年均增长23.8%,一、二产业增速比全省分别快2.45个百分点。

3、总量迅速攀升,结构不断优化。2007-2011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相继突破3000亿、4000亿、6000亿和7000亿,2011年达7787.8亿元,比2006年净增1.9倍,占GDP比重由44.1%提高到50.9%。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1.545.043.5变化为8.861.030.2,二产比重明显上升。与此同时,在全国地位提升,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数由2006年的占全国2.5%提高到2011年的4.4%,产值比重由1.7%提高到3.4%,资产比重由0.02%提高到3.1%

       1  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            单位:亿元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民营经济合计

3495.3

4006.5

4768.2

6104.0

7787.8

  第一产业

412.6

515.8

519.7

560.3

682.5

  第二产业

1704.5

2004.3

2549.3

3641.9

4753.8

   工业

1318.4

1516.0

1958.6

2893.1

3822.8

   建筑业

386.1

488.4

590.7

748.8

931.0

  第三产业

1378.2

1486.3

1699.2

1901.8

2351.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3.7

271.3

295.5

306.0

376.1

   批发和零售业

371.1

403.3

499.8

608.4

737.3

   住宿和餐饮业

121.1

127.7

150.1

173.2

230.8

   房地产业

270.9

382.4

430.8

482.7

570.9

   其他服务业

351.4

301.6

323.1

331.6

436.4

注:其他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九个行业。

4、贡献稳步提高,支撑作用增强。随着民营不断发展壮大,民营成份已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支撑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2011年,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2.5%,比2006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9.6个百分点。

5、民营工业增势强劲,增长贡献突出。在工业强省战略的推动下,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发展。2011年民营工业增加值3822.8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6年的40.6%提高到54.1%;增加值年均增长27.2%,增幅比全部工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高7.110.6个百分点,对全省GDP和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6.9%62.6%

6、民营商业较快发展,主导地位凸现。2011年,民营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为737.3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14.1%,高于全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幅2.7个和2.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比重达70.2%91.4%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

1、涉及领域产业层次不高。2011年民营经济分布看,住宿和餐饮业中占91.4%,房地产业中占89.9%,建筑业中占74.6%,批发和零售业中占70.2%,交通运输业中占63.8%,工业中占54.1%,农业中占33.9%,其他服务业中占22.4%,金融业未涉足。

       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构成变化情况        单位:%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民营经济合计

47.5

45.3

47.4

49.4

50.9

  第一产业

34.4

36.4

34.7

32.4

33.9

  第二产业

51.8

47.7

52.0

56.6

57.2

   工业

47.9

43.2

48.2

53.5

54.1

   建筑业

71.9

70.4

70.4

72.8

74.6

  第三产业

47.9

46.0

46.5

45.3

47.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4.6

61.1

63.4

58.1

63.8

   批发和零售业

70.6

66.0

70.3

68.5

70.2

   住宿和餐饮业

91.3

88.5

88.5

89.4

91.4

   金融业

0.0

0.0

0.0

0.0

0.0

   房地产业

91.8

88.7

87.2

90.7

89.9

   其他服务业

27.4

23.4

22.5

20.0

22.4

从民营企业与个体户构成看,九大行业中五大行业创造的增加值主要以个体经济为主,其中农业中个体占100%,住宿餐饮业中个体占75.1%,交通运输业中个体占74.6%,其他服务业中个体占72.6%,房地产业中个体占61.6%。可见,我省民营经济涉及的产业层次不高,尤其是个体经济主要集中在几个低层次领域。

2、规模实力亟待提升。2011年,我省注册私营法人企业15.4万户,占全部法人企业数的71.7%;同期江苏、浙江分别有72.5万户和54.5万户,占83.8%82.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我省私营企业7905户,居全国第8位;总产值8558亿元,拥有资产39044亿元,分别居第10和第9位。从企业户均规模看,私营企业户均产值10826.6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在全国排第24位;私营企业户均资产4939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在全国排第30位。

3、资金制约较为明显。2011年,我省民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0.3%,低于同期国有企业1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户均拥有流动资产2676万元,明显少于国有企业(为50206万元);不及全国(为3824万元)的70%,远低于浙江(为5530万元)、江苏(为4633万元)、山西(为9808万元)、江西(为2858万元)、湖北(为2646万元),居全国第26位。受资金制约,目前我省大部分民营企业只能靠自有资金运作,由此影响了其加快发展。

三、加快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几点建议

1、创新管理机制。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新时期发展规划时,要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要明确提出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要出台了系列相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优化政策、服务等环境,充分激发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2、突破融资瓶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要从体制机制加以改进完善,打造担保、信托、租赁、小额贷款、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融资平台的高效快速运行,及时为民营企业发展解燃眉之急。推动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尤其是生产性、科技型的民营企业,注重在研发阶段、生产阶段予以资金支持。简化民营企业贷款手续,放宽资产评估、用地或房产抵押的条件,较大幅度提高贷款比例和额度。

3、发挥资源优势。一是要立足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村个体户通过合作化经营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迈向产业化发展,打造一批农业民营企业群体和“名、优、特、新”产品集群。二是抓龙头企业,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引导,实现民营企业辐射带动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是抓骨干企业,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

 

                                                                   撰稿:杨亚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