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市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攻坚克难,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强化投资力度,不断加强经济运行力度,全市各级开发区均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一、开发区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增速保持增长
上半年,全市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7.5亿元,增长15.1%,增速低于全省1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312.7亿元,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低于全省6.8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市开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1亿元,同比增长28.7%,高于全省增幅7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额20.3亿元,同比增长17.2%,高于全省增幅12.3个百分点。
3、实际利用资金增加
合同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61.8亿元,同比下降62.1%,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04.4亿元,同比增长32.1%,当年实际利用省内资金20.3亿元,同比增长57.1%。
4、财政税收收入低幅增长
上半年,全市开发区税收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低于全省8.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其中土地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15.6%。
5、对外贸易平稳增长
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2789万美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出口额28640万美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外资企业出口10238万美元,增长24.5%,进口额4049万美元,下降1.9%,其中外资企业1479万美元,增长9.6个百分点。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明显
与2011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工业增加值回落34.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回落8.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回落27.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下降32.5个百分点,主要指标中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8个百分点。
2、投资项目少,新建企业数锐减
上半年,全市开发区引进内资项目143个,比去年同期下降24.7%,当年建成投产企业27个,同比下降46.4%,新建投产企业数只有去年的17.6%;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没有新批进区外商投资企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投资总额12000万美元,下降29.8%,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941万美元,下降17.4%。
3、要素资源短缺矛盾日趋明显
开发区建设用地资源少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国土资源部门核准的可开发面积已基本开发完,目前又无法及时补充所需的土地,导致进区项目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开发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开发平整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极大的限制了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布局和大项目引进;加之劳动力资源不足,尤其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十分匮乏,产业工人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投融资难度大。开发区开发建设一般是按照土地开发、融资建设、流动发展的运行模式进行的,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创新缓慢,资金紧张问题十分突出。
三、促进开发区发展的建议
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开发区的企业融资、招商引资、市场维持和开拓越来越难,一些旧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开拓进取,着力推动观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新,努力在开放创新中把握机遇、开阔视野,才能走出一条适应宣城市开发区的发展之路。
1、加大扶持,进一步破解要素制约
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实行灵活的供地机制,依照项目投资强度、产业结构、产出效益,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供地次序。对未按照要求使用土地的企业,收回用地。
开发区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融资难,资金短缺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给开发区的继续发展带来困难。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是提高企业自身素质,这是解决融资难的根本措施。企业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回笼,提高资信度,摆脱贷款难和资金短缺困境。二是政府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发展基金,扶持企业的发展,为众多企业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和解决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问题,逐步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在政府财政资金中所占比例,逐步扭转企业外部融资的被动局面。
2、突出特色,增强企业竞争力
针对目前宣城市开发区存在的工业不强、产业不优、科技含量不高、龙头企业太少等薄弱环节,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借鉴外来好的经验和模式,大胆创新,充分依靠其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市场优势,力争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3、积极谋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当前,要紧紧抓住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良好机遇,采取更加积极措施招商引资,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大力推进网上招商、代理招商、中介招商、活动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好企业到开发区安家落户。同时,要实行严格的选商选资制度,切实把握好项目的入区关,把握好项目的用地标准、科技标准、规模标准和产业标准,拓展招商领域。
4、大胆改革,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2012年上半年,我市开发区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9.8亿元,增长13.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得比重只有38.1%,全市各级开发区要大胆改革和创新,按照市场经济需要,加大财税、金融、投资、人才等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加速人才、资金、技术等向企业转移,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创新支撑平台,完善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