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保持增加,物价增幅较高的等因素影响下,我市市场消费呈现稳定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增长17%,一季度的增幅提高了0.6个百分点。从城乡结构来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67.6亿元,增长18.1%,其中,城区零售额29亿元,增长24.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7.4亿元,增长15.2%。
全市共完成商品销售总额和营业额合计205.6 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76.4亿元,同比增长22.1%;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19.5%;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7亿元,同比增长33.1%,餐饮业完成营业额16.4亿元,同比增长22.4%。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批发和零售业全面增长
2011年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两个行业销售额合计为185.5亿元,占销售额和营业额总量的90.2%,而住宿和餐饮业的营业额仅占总量的9.8%;在新增的35.5亿销售额,批发和零售业为31.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为3.9亿元,两者占新增总量的比重分别为89%和11%;2011年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两个行业零售额合计为91.8亿元,占总量的87.4%,而住宿和餐饮业的零售额仅占总量的12.6%;在新增的15.3亿零售额中,批发和零售业为14.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为1.2亿元,两者占新增总量的比重分别为92.2%和7.8%。
(二)衣、用消费提升较快。
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也可从消费结构的改变体现,从限上单位批发和零售两个行业的销售额分类消费总量看,下面几类商品销售快速增长:一是衣服及日用品类消费14428.7万元,同比增长40.4%;二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消费35168.3万元,增长44.5%;三是金银珠宝类消费2270.5万元,增长89.3%,四是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消费150.9万元,增长104.5%,五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13296.5万元,增长188.1%;六是金属材料类消费84239.9万元,增长65.7% 。以上的一至四类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及家庭电器,说明日常生活及用品质量的提高和家电的更新换代较快;五至六类主要是用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建房及装修材料,反映出住房条件的改善进程加快。
商品销售额增长较慢的有以下几类,一是汽车类消费11.7亿元,增长17.8%;二是石油及制品类消费11.3亿元,增长27.8%,这两类增长较慢的原因是汽车类消费由于去年同期增速过高,达到135.4%,汽车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所以今年增速下滑,同时拉动石油及制品类增幅下降。
(三)限额以上单位比重提高,贡献加大。
2011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销售额和营业额达到78.5亿元,占全市销售额和营业额总量的比重为38.2%,比去年同期比重提高了两个百分点;2011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的零售额达到31.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3.4个百分点。
2011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虽然占销售额和营业额比重为38.2%,但对销售额和营业额增幅的贡献率达48.3%,拉动销售额和营业额总量增幅1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虽然占销售额和营业额比重为61.8%,但对销售额和营业额的贡献率为51.7%,只比限额以上单位多贡献3.4个百分点,多拉动总量增幅0.8个百分点。2011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的零售额占总量比重为30 %,但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达61.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虽然占总量70%,是限额以上单位的2.3倍,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为38.5%,反而比限额以上单位低22个百分点,少拉动社会消费品增幅4个百分点。
(四)县市区零售额增幅均有一定幅度下降
2011年上半年各县市区零售额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具有一定幅度下降,具体见下表:
|
1-6月(万元) |
去年同期增速(%) |
增速(%) |
宣州区 |
414329 |
19.9 |
17.1 |
郎溪县 |
74131 |
18.6 |
17.2 |
广德县 |
170126.1 |
18.9 |
16.9 |
泾县 |
100778 |
19 |
17.4 |
绩溪县 |
73235.6 |
19.1 |
17.3 |
旌德县 |
51137 |
19.6 |
17.1 |
宁国市 |
166260 |
19.7 |
16.8 |
二、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新增限额以上单位少、规模小、比重低,贡献率仍有待提升
近两年我市限额以上企业数增长很快,2010我市新增规模以上商业企业85家,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为60家,达到263家,但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限上单位的整体特点是规模偏小,主要体现在:平均销售额(营业额)750万元,只占原有限额以上单位户均销售额(营业额)3645万元的20.6%。新增限上单位平均零售额为524万元,只占原有限额以上单位户均完成零售额1398万元的37.5%。所以这些企业受其本身规模较小的限制,对总量增幅拉动能力较小。2011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的零售额达到31.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3.4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贡献率达61.5%,而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936.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0.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7.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71.7%。应积极培养或引进大型商贸企业,以提升限上单位的比重来加大拉动商贸发展的力量。
(二)民生工程成效斐然,但城乡消费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上半年的人均7483.2元提高到2011年上半年的8878.4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从2010年上半年的3180元提高到2011年上半年的3825元,增长20.3%,农民收入快于城镇1.7个百分点。由此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均有较快幅度的增长,城乡收入差别也在缩小,但收入差距仍然相当大,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因素,在消费上体现在农村市场的消费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城市市场的消费增长,2011年上半年乡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低于城镇市场2.9个百分点,低于城区市场9.4个百分点,如何有效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的一个重要指标。
所以各级政府部门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推出新的优惠政策,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拉动全社会消费品市场的增长。
(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影响到城乡消费水平
部分优惠政策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效应递减,例如汽车今年优惠政策较少,同时汽车市场已经逐渐饱和,汽车类2010年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72.2%, 而今年上半年增幅仅为26%,特别是规模较大企业受影响更大,例如宣城亚夏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1-6月增速为27.4%,去年同期增速为146%,安徽亚夏实业有限公司1-6月增速13.9%。去年同期增速为79.8%。由于农村家庭基本上都已经购买了各种电器,所以家电下乡政策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去年上半年家电类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82.5%,而今年上半年增幅只有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