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节能措施效果显著,降耗目标顺利完成——宣城市“十一五”节能降耗形势分析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1-05-30 16:09
[字体:  ]

编者按:

“十一五”以来,我市始终把节能降耗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狠抓了节能降耗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五年来的努力,全市节能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201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494.22吨标准煤, 比2005年增长44.2%, 以年均7.6%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12.6%的经济增长,“十一五”以来,全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 1.1245吨标准煤,比2005年的1.413吨标准煤下降了20.41%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102%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用能行业,工业的节能成效对全市单位GDP能耗的下降起了决定性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3.721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2.218吨标准煤,五年累计降低40.38%,是节能降耗的主导力量。

“十二五”节能降耗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表现在:(一)节能降耗指标约束增强;(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四)城镇化进程加速能源需求的扩张;(五)常规节能措施空间受限。

 

 

 

 

 

节能措施效果显著,降耗目标顺利完成

——宣城市“十一五”节能降耗形势分析

能源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十一五”以来,我市始终把节能降耗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狠抓了节能降耗各项措施的落实,通过五年来的努力,全市节能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分析情况

(一)能源消费总量低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保持低速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201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494.22吨标准煤, 比2005年增长44.2%, 以年均7.6%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12.6%的经济增长,“十一五”期间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03

         “十一五”各年能源消费总量及GDP增长对比

年份

能源消费量

GDP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指标值

增速

增速

(万吨标煤)

%

%

2005

342.71

--

--

--

2006

365.60

6.68

11.1

0.602

2007

390.94

6.93

11.5

0.603

2008

419.66

7.35

12

0.613

2009

452.73

7.88

13.6

0.579

2010

494.22

9.17

15

0.611

“十一五”平均

--

7.6

12.6

0.603

(二)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顺利完成

 “十一五”以来,全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 1.1245吨标准煤,比2005年的1.413吨标准煤下降了20.41%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102%各年完成情况见下表。

“十一五”各年万元GDP能耗

年份

万元GDP能耗

指标值

降低率

(吨标准煤)

%

2005

1.413

--

2006

1.356

3.96

2007

1.301

4.09

2008

1.247

4.15

2009

1.1844

5.02

2010

1.1245

5.03

(三)各产业能耗水平都有所下降

 “十一五”期间,全市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0.3吨标准煤,降低至2010年的0.256吨标准煤,下降14.93%;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874吨标准煤,降低至2010年的1.873吨标准煤,下降34.82%;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0.396吨标准煤,降低至2010年的0.313吨标准煤,下降20.91%

(四)各产业能耗比重有所调整

 “十一五”期间,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市经济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水平,因此,工业能耗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2010年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372.64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了47.1%,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5.4%,比2005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工业新增能源消费量119.26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新增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78.71%2010年,第一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所占比重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0.970.94个百分点。

"十一五"各产业能源消费量及能耗水平对比

 

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

2005年±

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2005年±

2010年万元增加值能耗

2005年±

吨标准煤

%

%

百分点

吨标准煤

%

能源消费总量

4942178

44.2

100.00

--

1.1245

-20.41

()第一产业

181700

14.2

3.68

-0.97

0.256

-14.93

()第二产业

3765478

46.1

76.19

1.01

1.873

-34.82

1.   

3726420

47.1

75.40

1.46

2.218

-40.38

(1)规模以上工业

3321597

85.7

67.21

15.03

2.269

-41.38

(2)规模以下工业

404823

-45.7

8.19

-13.56

1.874

-44.95

2.建 筑 业

39058

-8.3

0.79

-0.45

0.118

-40.34

()第三产业

524300

32.5

10.61

-0.94

0.313

-20.91

1.交通运输业

301500

11.6

6.10

-1.78

1.033

-22.89

2.商业

103300

49.1

2.09

0.07

0.312

-14.59

3.其他

119500

65.9

2.42

0.32

0.114

-4.01

()生活消费

470700

59.1

9.52

0.89

 

 

(五)居民生活用能显刚性增长

近年来,以空调为代表的高耗能家电普及率越来越高,家庭轿车拥有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用能总量和人均用能水平呈刚性增长趋势。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能47.07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59.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现14.9个百分点,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52%,比2005年上升0.89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量从4.18亿千瓦时增至8.63亿千瓦时,增长了106.3%,年均增长15.6%

二、工业用能效益提高,保证节能目标顺利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的节能成果主要得益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用能行业,工业的节能成效对全市单位GDP能耗的下降起了决定性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8%,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了19.8%工业经济以较低的能耗增速实现了增加值的较高增长。

(一)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

2006年到2010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了6.4%14.6%2.6%11.6%13.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3.721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2.218吨标准煤,五年累计降低40.38%,是节能降耗的主导力量。

(二)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水平大幅下降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332.16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85.7%,年均增长13.2%;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则增长了216.9%,年均增长25.9%,年均能耗增速比增加值增速低12.7个百分点;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269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41.4%,对全市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

(三)工业规模经济结构变化导致能耗水平下降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生产规模高速扩张,大批规模以下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另外,由于加大了治理整顿和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五小”企业力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持续大幅下降,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2.1%下降到2010年的12.9%,下降了19.2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消耗水平大幅下降。2010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能源消费总量40.48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减少34万吨标准煤,下降45.7%。规模以下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874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45%

(四)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投产提高了我市能源利用效率

20088月,随着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一台6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发电,我市结束了没有大型发电企业的历史,使我市能源加工转换和利用效率都有所提高。2010年,该公司发电量达35.35亿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为302标准煤/千瓦时,受该公司发电煤耗水平较低的带动,全市规模以工业电力等价值系数(即每发一万千瓦时电消耗的吨标准煤)由20054.04吨标准煤/万千瓦时下降到2010年的3.0693吨标准煤/万千瓦时,下降了24%2010年,全市工业用电量48.82亿千瓦时,据测算,与2005年相比,由于电力等价值系数下降而产生的节能量就达47.39万吨标准煤。

(五)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从工业行业内部看,节能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增加。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下同)为308.6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130.34%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下同)为1.069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65.56%,在规模以上工业2005年可比的30个行业中,有26个行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面高达86.7%其中,能耗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9个行业中(见下表),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由于国投宣城发电有限公司投产带动大幅上升外,其他18个行业的能耗水平都有所下降。能耗总量最大的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消耗169.06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72.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8.347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52.9%。其他3个能耗总量在1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制造业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8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83.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8.9%

"十一五"期间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对比表

 

 

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2010

2005年±℅

2010

2005年±℅

           

3086012

130.3

1.069

-65.5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690582

72.4

8.347

-52.9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66692

16594.9

4.851

5036.0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26894

120.6

0.864

-89.8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25580

63.8

0.421

-83.79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8668

130.9

0.446

-58.87

橡胶制品业

86218

460.6

0.301

-22.0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40220

63.3

0.093

-83.81

造纸及纸制品业

38079

70.2

1.630

-51.80

农副食品加工业

36128

178.6

0.171

-68.12

纺织业

28397

51.6

0.324

-68.67

塑料制品业

25958

515.5

0.218

-31.2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5028

12.8

0.418

-75.56

非金属矿采选业

15075

173.1

0.362

-80.50

饮料制造业

10313

-15.2

0.192

-84.90

医药制造业

10022

-26.0

0.368

-67.5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9134

184.9

0.061

-32.9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8492

300.9

0.143

-51.17

金属制品业

7714

106.8

0.122

-82.58

食品制造业

5540

-10.1

0.151

-97.39

(六)重点企业节能成效明显

2010年,宣城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33家重点用能企业共消耗264.16万吨标准煤,用能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85.6%,其用能情况对全市节能工作成效起着重要作用,这33家企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093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9.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二,是全市工业节能降耗的主导力量。“十一五”以来,随着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的加大,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成效明显,在节能工作中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这33家企业中与2005年可比的19家企业2010年共消耗122.53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19.9%,而完成工业总产值189.34亿元,增长3.5倍;其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更是由2005年的2.438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647吨标准煤,下降了73.5%,带动了全市整体能源节约的不断发展。全市1家国家重点考核和7家省重点考核能耗企业,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节能量27.36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节能量4.36万吨标准煤。

     三、“十一五”期间的各项节能降耗措施取得成效

(一)逐步完善节能工作政策措施,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

 “十一五”期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意见。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宣城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和《全市工业领域禁止类、淘汰类项目指导目录》等政策性文件,从加大宣传,提高节能降耗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强化问责,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严格把关,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突出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等方面,对“十一五”期间工业节能降耗工作进行部署和规范。自2007开始,市政府每年都与各县市区签订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万元GDP能耗下降率、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量、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等节能目标任务,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强力推进关停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充分发挥淘汰落后产能在节能降耗中的关键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市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集约发展,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操作,确保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出台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机制,引导企业自行退出;多管齐下,增强工作合力;以水泥、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坚持扶优扶强与限劣压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全市关闭淘汰了所有的17条小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143万吨;关闭小煤矿49对,淘汰落后产能173万吨;关闭15家小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28万吨;关闭粘土砖瓦窑73座,淘汰落后产能10亿块粘土砖;关闭12家蓄电池生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44万套;淘汰小玻纤1200多台陶土坩埚;关闭小化工企业64家;淘汰小造纸百余户。淘汰落后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降耗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着力推进工程节能

一是狠抓节能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工程,全市共实施节能和资源利用重点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超百亿元,节约能源50多万吨标准煤。二是大力推进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十一五”以来,水泥建材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尾气,这些高温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就是废气,污染环境,收回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5亿元,利用11条水泥熟料生产线、2条硫铁矿制酸生产线和1台高炉炼铁生产线产生的余热,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装置,总装机容量达82.56兆瓦,年余热利用发电量达5亿千瓦时,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15万吨以上。三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新墙材。十一五期间,通过工业炉渣、粉煤灰、煤矸石和尾矿渣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混凝土空心砌块、煤矸石烧结砖、蒸压加气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目前,全市经省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8家,新型墙材品种达到38个品种,其中年产6000万块(标砖)以上的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3条、年产15万立方米以上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3条。近三年来,已累计生产新型墙材约10亿块,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尾矿渣等工业废渣100余万吨,节约土地700亩,节约能源折标准煤近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250吨。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挖掘更大节能空间

我市在推进建筑节能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对新建建筑节能,在设计、审图阶段实行节点控制,在竣工验收、备案前实行认可把关,并将实施工作为监管重点。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项目。三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在交通运输节能方面,加快老旧运输车辆的淘汰,2010年淘汰能耗高、车辆技术状况差的老旧货运车辆3209台,淘汰老旧客运车辆539台,报废农村客运班线老旧车辆32台,更新长途客运线路车辆35台,旅游车辆65台;对出租车实行“油改汽”,已完成600多辆车的改造,即节能能源又保护环境。在农业农村节能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建沼气池33347口,年节约标准煤2万吨,满足近20万人的生活用能;建设大型沼气工程5处,总池容达3400立方米,年发电108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255吨。在商贸领域,制定了《宣城市零售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节约型零售示范企业评价活动。

四、“十二五”节能降耗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一)节能降耗指标约束增强

我国为确保完成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以及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都纳入约束性指标。“十一五”时期,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0.41%,“十二五”时期,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是16%,进一步节能降耗压力依然不小。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

我市工业经济中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打造水泥、耐磨材料等大型产业基地,能耗总量仍呈上升态势。同时作为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十二五”期间,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将会更大,这必将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幅增长,使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的难度加大。

(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0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1%,比2005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是省政府节能考核中完成情况较差的一个指标。而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相当全市单位GDP能耗的27.8%,是典型的低能耗、高产出产业。从我市的现实情况看,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扩大经济总量,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将始终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优化经济结构,处理好扩大经济总量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进而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健康发展,应该成为实现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措施,加快推进。

(四)城镇化进程加速能源需求的扩张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化率将提高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将较大规模增长,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急剧扩大,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扩大等,我市交通、建筑、民用方面的用能存在刚性增长,这些都会导致生活用能快速增长,从而给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带来较大压力。由于居民生活用能是不直接创造GDP的,所以生活用能的增长对节能目标的完成有较大影响,如果生活用能增长不能有效控制,则将会影响全市节能成果,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的推进新加大了节能难度。

(五)常规节能措施空间受限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我市节能潜力大的项目已基本完成,技术节能空间收窄,节能量大的节能技改项目越来越少,节能边际成本增加,节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

根据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据测算,到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835万吨标准煤以下,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0.9446吨标准煤以下,比2010年下降16%。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不低于18%,工业用能总量控制在630万吨标准煤以内,用能增量控制在257万吨标准煤。

“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宣城建设为目标,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节能与发展并重,不断降低单位能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政府引导,强化市场驱动,全面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长效机制,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市节能目标任务完成。

(一)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

加快淘汰全市落后产能,推动现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加工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使全市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低能耗方向转变,通过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全社会节能。

(二)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积极调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稳步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全市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三)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引导商业、社会组织和民用节能,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稳步提升同等能耗下产出水平,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

(四)加速构建社会化节能服务体系,提升全社会节能水平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推广社会化节能服务,积极推进节能服务业在工业节能、商业节能、机构节能和居民生活节能领域的应用,促进全社会节能水平稳步提升

(五)加强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研发,推动技术示范和推广

加快节能降耗和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先进节能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升全社会节能技术水平。

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HEIGHT: 16.5pt; mso-border-left-alt: #FFFFCC .5pt; mso-border-top-alt: #FFFFCC .5pt; mso-border-bottom-alt: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right-alt: windowtext 1.0pt; mso-border-style-alt: solid" width=185>

2005

1.413

--

2006

1.356

3.96

2007

1.301

4.09

2008

1.247

4.15

2009

1.1844

5.02

2010

1.1245

5.03

(三)各产业能耗水平都有所下降

 “十一五”期间,全市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0.3吨标准煤,降低至2010年的0.256吨标准煤,下降14.93%;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874吨标准煤,降低至2010年的1.873吨标准煤,下降34.82%;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0.396吨标准煤,降低至2010年的0.313吨标准煤,下降20.91%

(四)各产业能耗比重有所调整

 “十一五”期间,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市经济保持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水平,因此,工业能耗所占比重也有所上升。2010年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372.64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了47.1%,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75.4%,比2005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工业新增能源消费量119.26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新增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78.71%2010年,第一和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所占比重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0.970.94个百分点。

"十一五"各产业能源消费量及能耗水平对比

 

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

2005年±

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2005年±

2010年万元增加值能耗

2005年±

吨标准煤

%

%

百分点

吨标准煤

%

能源消费总量

4942178

44.2

100.00

--

1.1245

-20.41

()第一产业

181700

14.2

3.68

-0.97

0.256

-14.93

()第二产业

3765478

46.1

76.19

1.01

1.873

-34.82

1.   

3726420

47.1

75.40

1.46

2.218

-40.38

(1)规模以上工业

3321597

85.7

67.21

15.03

2.269

-41.38

(2)规模以下工业

404823

-45.7

8.19

-13.56

1.874

-44.95

2.建 筑 业

39058

-8.3

0.79

-0.45

0.118

-40.34

()第三产业

524300

32.5

10.61

-0.94

0.313

-20.91

1.交通运输业

301500

11.6

6.10

-1.78

1.033

-22.89

2.商业

103300

49.1

2.09

0.07

0.312

-14.59

3.其他

119500

65.9

2.42

0.32

0.114

-4.01

()生活消费

470700

59.1

9.52

0.89

 

 

(五)居民生活用能显刚性增长

近年来,以空调为代表的高耗能家电普及率越来越高,家庭轿车拥有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用能总量和人均用能水平呈刚性增长趋势。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能47.07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59.1%,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现14.9个百分点,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52%,比2005年上升0.89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量从4.18亿千瓦时增至8.63亿千瓦时,增长了106.3%,年均增长15.6%

二、工业用能效益提高,保证节能目标顺利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的节能成果主要得益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的用能行业,工业的节能成效对全市单位GDP能耗的下降起了决定性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8%,而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了19.8%工业经济以较低的能耗增速实现了增加值的较高增长。

(一)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

2006年到2010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了6.4%14.6%2.6%11.6%13.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3.721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2.218吨标准煤,五年累计降低40.38%,是节能降耗的主导力量。

(二)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水平大幅下降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332.16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85.7%,年均增长13.2%;而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则增长了216.9%,年均增长25.9%,年均能耗增速比增加值增速低12.7个百分点;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269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41.4%,对全市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

(三)工业规模经济结构变化导致能耗水平下降

 “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企业生产规模高速扩张,大批规模以下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另外,由于加大了治理整顿和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五小”企业力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所占比重持续大幅下降,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2.1%下降到2010年的12.9%,下降了19.2个百分点,相应的能源消耗水平大幅下降。2010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能源消费总量40.48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减少34万吨标准煤,下降45.7%。规模以下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874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45%

(四)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投产提高了我市能源利用效率

20088月,随着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一台6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发电,我市结束了没有大型发电企业的历史,使我市能源加工转换和利用效率都有所提高。2010年,该公司发电量达35.35亿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为302标准煤/千瓦时,受该公司发电煤耗水平较低的带动,全市规模以工业电力等价值系数(即每发一万千瓦时电消耗的吨标准煤)由20054.04吨标准煤/万千瓦时下降到2010年的3.0693吨标准煤/万千瓦时,下降了24%2010年,全市工业用电量48.82亿千瓦时,据测算,与2005年相比,由于电力等价值系数下降而产生的节能量就达47.39万吨标准煤。

(五)重点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从工业行业内部看,节能的广度和深度均有所增加。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下同)为308.6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130.34%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下同)为1.069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65.56%,在规模以上工业2005年可比的30个行业中,有26个行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面高达86.7%其中,能耗总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9个行业中(见下表),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由于国投宣城发电有限公司投产带动大幅上升外,其他18个行业的能耗水平都有所下降。能耗总量最大的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消耗169.06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72.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8.347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52.9%。其他3个能耗总量在1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制造业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89.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83.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8.9%

"十一五"期间主要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对比表

 

 

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2010

2005年±℅

2010

2005年±℅

           

3086012

130.3

1.069

-65.5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690582

72.4

8.347

-52.9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666692

16594.9

4.851

5036.0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26894

120.6

0.864

-89.81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25580

63.8

0.421

-83.79

通用设备制造业

108668

130.9

0.446

-58.87

橡胶制品业

86218

460.6

0.301

-22.0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40220

63.3

0.093

-83.81

造纸及纸制品业

38079

70.2

1.630

-51.80

农副食品加工业

36128

178.6

0.171

-68.12

纺织业

28397

51.6

0.324

-68.67

塑料制品业

25958

515.5

0.218

-31.23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5028

12.8

0.418

-75.56

非金属矿采选业

15075

173.1

0.362

-80.50

饮料制造业

10313

-15.2

0.192

-84.90

医药制造业

10022

-26.0

0.368

-67.5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9134

184.9

0.061

-32.9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8492

300.9

0.143

-51.17

金属制品业

7714

106.8

0.122

-82.58

食品制造业

5540

-10.1

0.151

-97.39

(六)重点企业节能成效明显

2010年,宣城市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33家重点用能企业共消耗264.16万吨标准煤,用能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85.6%,其用能情况对全市节能工作成效起着重要作用,这33家企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0.0934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9.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二,是全市工业节能降耗的主导力量。“十一五”以来,随着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的加大,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成效明显,在节能工作中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这33家企业中与2005年可比的19家企业2010年共消耗122.53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19.9%,而完成工业总产值189.34亿元,增长3.5倍;其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更是由2005年的2.438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647吨标准煤,下降了73.5%,带动了全市整体能源节约的不断发展。全市1家国家重点考核和7家省重点考核能耗企业,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节能量27.36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节能量4.36万吨标准煤。

     三、“十一五”期间的各项节能降耗措施取得成效

(一)逐步完善节能工作政策措施,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

 “十一五”期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意见。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宣城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和《全市工业领域禁止类、淘汰类项目指导目录》等政策性文件,从加大宣传,提高节能降耗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强化问责,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严格把关,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突出重点,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等方面,对“十一五”期间工业节能降耗工作进行部署和规范。自2007开始,市政府每年都与各县市区签订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万元GDP能耗下降率、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量、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等节能目标任务,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强力推进关停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充分发挥淘汰落后产能在节能降耗中的关键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市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集约发展,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法操作,确保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出台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建立机制,引导企业自行退出;多管齐下,增强工作合力;以水泥、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坚持扶优扶强与限劣压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全市关闭淘汰了所有的17条小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143万吨;关闭小煤矿49对,淘汰落后产能173万吨;关闭15家小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28万吨;关闭粘土砖瓦窑73座,淘汰落后产能10亿块粘土砖;关闭12家蓄电池生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44万套;淘汰小玻纤1200多台陶土坩埚;关闭小化工企业64家;淘汰小造纸百余户。淘汰落后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降耗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着力推进工程节能

一是狠抓节能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为重点,推进节能改造工程,全市共实施节能和资源利用重点项目100多个,总投资超百亿元,节约能源50多万吨标准煤。二是大力推进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十一五”以来,水泥建材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余热尾气,这些高温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就是废气,污染环境,收回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5亿元,利用11条水泥熟料生产线、2条硫铁矿制酸生产线和1台高炉炼铁生产线产生的余热,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装置,总装机容量达82.56兆瓦,年余热利用发电量达5亿千瓦时,节约能源折合标准煤15万吨以上。三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新墙材。十一五期间,通过工业炉渣、粉煤灰、煤矸石和尾矿渣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混凝土空心砌块、煤矸石烧结砖、蒸压加气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目前,全市经省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已发展到28家,新型墙材品种达到38个品种,其中年产6000万块(标砖)以上的煤矸石烧结砖生产线3条、年产15万立方米以上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3条。近三年来,已累计生产新型墙材约10亿块,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尾矿渣等工业废渣100余万吨,节约土地700亩,节约能源折标准煤近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250吨。

(四)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挖掘更大节能空间

我市在推进建筑节能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国家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对新建建筑节能,在设计、审图阶段实行节点控制,在竣工验收、备案前实行认可把关,并将实施工作为监管重点。二是积极组织实施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项目。三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在交通运输节能方面,加快老旧运输车辆的淘汰,2010年淘汰能耗高、车辆技术状况差的老旧货运车辆3209台,淘汰老旧客运车辆539台,报废农村客运班线老旧车辆32台,更新长途客运线路车辆35台,旅游车辆65台;对出租车实行“油改汽”,已完成600多辆车的改造,即节能能源又保护环境。在农业农村节能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建沼气池33347口,年节约标准煤2万吨,满足近20万人的生活用能;建设大型沼气工程5处,总池容达3400立方米,年发电108万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255吨。在商贸领域,制定了《宣城市零售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节约型零售示范企业评价活动。

四、“十二五”节能降耗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一)节能降耗指标约束增强

我国为确保完成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以及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都纳入约束性指标。“十一五”时期,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了20.41%,“十二五”时期,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是16%,进一步节能降耗压力依然不小。

(二)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

我市工业经济中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着力打造水泥、耐磨材料等大型产业基地,能耗总量仍呈上升态势。同时作为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十二五”期间,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将会更大,这必将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幅增长,使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的难度加大。

(三)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2010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1%,比2005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是省政府节能考核中完成情况较差的一个指标。而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相当全市单位GDP能耗的27.8%,是典型的低能耗、高产出产业。从我市的现实情况看,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扩大经济总量,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将始终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优化经济结构,处理好扩大经济总量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进而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健康发展,应该成为实现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措施,加快推进。

(四)城镇化进程加速能源需求的扩张

“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化率将提高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将较大规模增长,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急剧扩大,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扩大等,我市交通、建筑、民用方面的用能存在刚性增长,这些都会导致生活用能快速增长,从而给单位GDP能耗的降低带来较大压力。由于居民生活用能是不直接创造GDP的,所以生活用能的增长对节能目标的完成有较大影响,如果生活用能增长不能有效控制,则将会影响全市节能成果,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的推进新加大了节能难度。

(五)常规节能措施空间受限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我市节能潜力大的项目已基本完成,技术节能空间收窄,节能量大的节能技改项目越来越少,节能边际成本增加,节能难度会越来越大。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

根据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据测算,到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835万吨标准煤以下,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0.9446吨标准煤以下,比2010年下降16%。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不低于18%,工业用能总量控制在630万吨标准煤以内,用能增量控制在257万吨标准煤。

“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宣城建设为目标,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节能与发展并重,不断降低单位能源消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政府引导,强化市场驱动,全面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长效机制,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市节能目标任务完成。

(一)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

加快淘汰全市落后产能,推动现有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加工度,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使全市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低能耗方向转变,通过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全社会节能。

(二)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积极调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稳步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全市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动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三)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引导商业、社会组织和民用节能,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稳步提升同等能耗下产出水平,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

(四)加速构建社会化节能服务体系,提升全社会节能水平

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推广社会化节能服务,积极推进节能服务业在工业节能、商业节能、机构节能和居民生活节能领域的应用,促进全社会节能水平稳步提升

(五)加强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研发,推动技术示范和推广

加快节能降耗和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先进节能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提升全社会节能技术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