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情况分析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有限的宝贵资源。随着宣城市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企业的节水意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生产取水现状和主要特征
(一)工业企业生产取水量小幅增长
2010年,宣城市13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取水总量为9697.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其中,地表水为8290.69万立方米,增长0.8%;地下水352.5万立方米,增长19.4%;自来水1042.3万立方米,增长14.4%。地表水由于取水方法简单、价格成本偏低、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影响较小等因素成为工业企业取水的主要种类,占全市工业取水总量的85.5%,但比上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二)水消费金额大幅增长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总量中,有8543万立方米为付费水,支付水费2359万元,比上年增长18.1%,比取水总量的增幅高出14.4个百分点。其中,支付地表水费用551万元,增长4.8%,支付地下水费用110万元,增长57.8%;支付自来水费用1695万元,增长30.2%,自来水平均单价1.63元/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0.2%。
(三)重点行业用水量低速增长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分布的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的取水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取水量最大的6个行业中,只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取水量大幅增长,取水量为728万立方米,增长32.5%,主要受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量大幅增长的带动,该公司取水量699万立方米,增长34.5%;其他5个行业都低速增长或下降,分别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495万立方米,增长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62万立方米,下降12.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03万立方米,增长1%;造纸及纸制品业332万立方米,增长6.1%;橡胶制品业214万立方米,下降1.2%,这六大行业取水总量仍稳居前列,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取水总量的83.9%,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56.7%。
(四)工业用水效率提高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被广泛认同,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的用水效率在逐年提高。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工业取水量为9.08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9.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分布的34个工业行业中,有31个行业的万元产值工业取水量比上年下降,其中,降幅在20%以上的有20个行业;取水总量在百万立方米以上的12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的万元产值工业取水量比上年下降(见下表),只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上升了7%。
工业取水总量及用水效率 | ||||
|
取水量(万立方米) |
万元产值工业取水量 (立方米/万元) | ||
2010年 |
比上年±℅ |
2010年 |
比上年±℅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5495.36 |
1.2 |
8813.7 |
-15.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862.44 |
-12.3 |
13.4 |
-36.2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728.13 |
32.5 |
11.9 |
7.0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503.24 |
1.0 |
4.7 |
-27.8 |
造纸及纸制品业 |
331.52 |
6.1 |
39.3 |
-17.3 |
橡胶制品业 |
214.07 |
-1.2 |
3.5 |
-24.2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89.36 |
14.5 |
2.4 |
-21.0 |
纺织业 |
163.39 |
1.8 |
5.3 |
-30.1 |
饮料制造业 |
152.93 |
14.8 |
11.8 |
-15.7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 |
142.12 |
41.9 |
0.6 |
-6.4 |
医药制造业 |
129.88 |
-19.2 |
16.4 |
-39.7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104.61 |
-16.6 |
1.0 |
-42.2 |
(五)各县(市)、区工业取水情况
2010年,市直及7个县市区中,工业取水量超千万立方米(见下表)的县市区分别为:宁国市3256万立方米,宣州区2306万立方米,泾县1357万立方米,广德县1310万立方米,市直1208万立方米。由于这4个县(市)、区的自来水公司均列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因此,工业取水总量较高。2010年,有5个县(市)、区的取水量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市直和泾县分别增长23.7%和22.7%,有3个县的取水量有所下降。
分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取水量 | |||
单位:万立方米 | |||
|
2010年 |
2009年 |
±% |
宣 城 市 |
9697 |
9435 |
2.8 |
市 直 |
1208 |
976 |
23.7 |
宣 州 区 |
2306 |
2148 |
7.4 |
郎 溪 县 |
334 |
371 |
-10.0 |
广 德 县 |
1310 |
1560 |
-16.0 |
泾 县 |
1357 |
1106 |
22.7 |
绩 溪 县 |
142 |
150 |
-5.3 |
旌 德 县 |
53 |
51 |
3.9 |
宁 国 市 |
3256 |
3073 |
6.0 |
(六)制造业工业企业取水量分布结构状况
2010年,全市制造业工业企业取水量为336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9%,其中年工业取水量在百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宁国水泥厂541万立方米,下降16.5%;宣城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181万立方米,增长23.1%;宣城海螺水泥有限公司164165万立方米,下降0.6%;安徽省兴宙医药食品有限公司103万立方米,下降21.3%,这5家企业的取水总量占制造业取水总量的29.4%;工业取水量在10万立方米至100万立方米之间的企业数为44家,取水量占制造业取水总量的39.3%;工业取水量在1万立方米至10万立方米之间的企业数为268家,占制造业取水总量的24.5%。
二、存在问题
(一)重复用水利用率较低
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是衡量企业用水循环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重复利用率越高,企业的水循环利用就越好。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为16.2%,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8.87个百分点,还有84.6%的企业没有水循环利用,说明我市工业企业用水循环利用程度明显偏低,水循环利用欠缺。
(二)工业废水排放问题依然严峻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6倍。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大幅上升提醒我们,节能和减排同等重要,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缺一不可。
(三)企业取水用水方式粗放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13家地表水和346家地下水消耗企业,从多年来报表情况看,多数企业取水用水量没有严格的计量,多根据经验评估上报,政府对这些企业的用水收费没有科学严谨的依据和统一标准,对多数企业收费只按照其打井数量和年度收费,或者只按年度收费,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粗放型的取水用水方式,使企业管理者节水意识淡薄,企业节水能力低下,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节约工业用水的对策及建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增强节水意识,强化节水管理,加大防污力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节水型的社会。
(一)加强工业取水管理,深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要建立和完善工业节水价格机制,利用市场化、商品化机制调节水价。实行水价分类管理,按其质量优劣分类计算,使用者要合理的缴纳水资源费,包括供水投入的成本费、排放污水治理成本费,利用经济杠杆激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发挥其最大社会效益。在制订和落实工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科学调整工业结构和用水结构,要优先发展附加值高、耗水量低、污染小的工业产业。
(二)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提高循环用水利用率
节约用水,推广各种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社会。全方位节约利用水资源,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和潜力,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鼓励工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改良生产装备,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外排废水回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使用,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
(三)多管齐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进园区,废水集中处理;加快规划和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直接利用中水或污水;加强水质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实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考核;建立排污许可和污染者付费制度、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加强水环境管理,减少整体水污染量,提升污水处理水平,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RIGHT: windowtext 1pt solid; PADDING-RIGHT: 5.4pt; BORDER-TOP: #ece9d8;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ece9d8; WIDTH: 52.8pt;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ece9d8; HEIGHT: 14.25pt;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mso-border-right-alt: solid windowtext .5pt" width=70>129.88
-19.2
16.4
-39.7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4.61
-16.6
1.0
-42.2
(五)各县(市)、区工业取水情况
2010年,市直及7个县市区中,工业取水量超千万立方米(见下表)的县市区分别为:宁国市3256万立方米,宣州区2306万立方米,泾县1357万立方米,广德县1310万立方米,市直1208万立方米。由于这4个县(市)、区的自来水公司均列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因此,工业取水总量较高。2010年,有5个县(市)、区的取水量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市直和泾县分别增长23.7%和22.7%,有3个县的取水量有所下降。
分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取水量 | |||
单位:万立方米 | |||
|
2010年 |
2009年 |
±% |
宣 城 市 |
9697 |
9435 |
2.8 |
市 直 |
1208 |
976 |
23.7 |
宣 州 区 |
2306 |
2148 |
7.4 |
郎 溪 县 |
334 |
371 |
-10.0 |
广 德 县 |
1310 |
1560 |
-16.0 |
泾 县 |
1357 |
1106 |
22.7 |
绩 溪 县 |
142 |
150 |
-5.3 |
旌 德 县 |
53 |
51 |
3.9 |
宁 国 市 |
3256 |
3073 |
6.0 |
(六)制造业工业企业取水量分布结构状况
2010年,全市制造业工业企业取水量为336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9%,其中年工业取水量在百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宁国水泥厂541万立方米,下降16.5%;宣城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181万立方米,增长23.1%;宣城海螺水泥有限公司164165万立方米,下降0.6%;安徽省兴宙医药食品有限公司103万立方米,下降21.3%,这5家企业的取水总量占制造业取水总量的29.4%;工业取水量在10万立方米至100万立方米之间的企业数为44家,取水量占制造业取水总量的39.3%;工业取水量在1万立方米至10万立方米之间的企业数为268家,占制造业取水总量的24.5%。
二、存在问题
(一)重复用水利用率较低
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是衡量企业用水循环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重复利用率越高,企业的水循环利用就越好。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为16.2%,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8.87个百分点,还有84.6%的企业没有水循环利用,说明我市工业企业用水循环利用程度明显偏低,水循环利用欠缺。
(二)工业废水排放问题依然严峻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污染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6倍。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大幅上升提醒我们,节能和减排同等重要,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缺一不可。
(三)企业取水用水方式粗放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13家地表水和346家地下水消耗企业,从多年来报表情况看,多数企业取水用水量没有严格的计量,多根据经验评估上报,政府对这些企业的用水收费没有科学严谨的依据和统一标准,对多数企业收费只按照其打井数量和年度收费,或者只按年度收费,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粗放型的取水用水方式,使企业管理者节水意识淡薄,企业节水能力低下,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节约工业用水的对策及建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增强节水意识,强化节水管理,加大防污力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节水型的社会。
(一)加强工业取水管理,深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要建立和完善工业节水价格机制,利用市场化、商品化机制调节水价。实行水价分类管理,按其质量优劣分类计算,使用者要合理的缴纳水资源费,包括供水投入的成本费、排放污水治理成本费,利用经济杠杆激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发挥其最大社会效益。在制订和落实工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科学调整工业结构和用水结构,要优先发展附加值高、耗水量低、污染小的工业产业。
(二)加强工业用水管理,提高循环用水利用率
节约用水,推广各种节水措施,建立节水型社会。全方位节约利用水资源,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和潜力,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鼓励工业企业改善生产工艺,改良生产装备,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外排废水回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使用,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
(三)多管齐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进园区,废水集中处理;加快规划和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引导有条件的工业企业直接利用中水或污水;加强水质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严格实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考核;建立排污许可和污染者付费制度、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加强水环境管理,减少整体水污染量,提升污水处理水平,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实现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