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宣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开局良好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1-05-09 18:37
[字体:  ]

——2011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抓项目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全市投资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总体呈现出投资总量规模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加房地产,下同)61.6亿元,同比增长38.5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3.4个百分点,总量、增幅分别居全省第9、第5

一、投资运行主要特点

(一)大项目不断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季度,全市在建项目61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11个,增长24.4%5000万元及以上新开工项目45个,同比增加27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976.3亿元,增长50.4%,其中新开工项目规模98.3亿元,增长80.3%

  (二)三次产业投资均保持增长,工业投资拉力增强。一季度,全市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132.428.2亿元,分别增长9.2%39.3%39.1%。第一产业投资中,林业增长216.2%、渔业增长276.4%;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29.3亿元,增长42.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8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投资额较大且成倍增长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137.5%124.3%486.6%184.1%426.5%;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业增长150.6%、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04.0%、教育事业投资增长112.8%

(三)非国有投资主导增长,国有投资下降近两成。一季度,全市非国有经济投资49.1亿元,增长68.1%,非国有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0.4%,比上年同期提高14.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5.2个百分点;全市国有经济投资12.1亿元,同比下降19.8%

(四)建设资金较为充足,自筹资金依然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开始下降。一季度,全市建设资金仍然较为充足,为全市投资建设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本年到位资金113.9亿元,增长38.6%,建设资金是投资额的1.8倍。其中,自筹资金63.9亿元,增长23.8%,占建设资金总额的56.1%,自筹资金依然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国家预算内资金19.4亿元,增长69.4%;利用外资0.2亿元,增长50.7%;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随着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银根收缩,银行贷款开始下降,一季度国内贷款5.8亿元,同比下降1.3%

(五)房地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4.1亿元,增长45.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25.5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88.2平方米,增长13.2%,其中新开工面积93.2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7.0万平方米,下降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0.0万平方米,下降11.2%

二、影响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是投资口径调整带来的影响,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制度的变化,起点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500万元以下项目、500万元以上打捆项目不再纳入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这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增长有所影响。

二是随着国家关于进一步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若干管理办法的实施,新开工项目入库管理制度的建立,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必须做到先审核再入库,新项目备案资料详尽,工作难度加大。这些问题如果未引起各部门和项目业主的重视,未及时上报新开工项目所需资料,使得项目实际施工而无法纳入统计,进而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三是建筑业营业税作为评估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增速重要的外部指标,显得尤为重要。一季度,全市建筑业营业税增速较1-2月回落1.1个百分点,仅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旌德、绩溪两县的建筑业营业税为负增长。宣城市投资是前小后大,随着投资额的不断增大,如果全市建筑业营业税不能保持相应的增长,用建筑业营业税推算的建筑业营业收入占建安投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评估得分相应较低,从而影响投资总量与增速。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一是加快企业技改项目投入力度。要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确保企业技改投入力度,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企业效益。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围绕扩大消费来调整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在旅游、文化、信息、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四是调整招商引资结构。将招商引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上来,着力提升生产型、技术型项目的比重以及改善民生投资比重。

(二)千方百计抓好资金筹措。建设资金是决定项目进程的关键。一是相关部门要重点围绕政府主导投资项目,加强“上级资金”的争取、跟踪力度,及早启动和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二是充分发挥国投公司、担保中心主体功能,强化银企、银项合作,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

(三)切实强化项目督查管理。一是对已开工项目要进一步细化分解投资计划到每个月、每个季度;二是对未开工项目要制定出工作计划表,及时安排开工时间;三是坚持定期召开项目投资联席会议,督查通报各项目进展情况,每半年对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一次考核通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