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建筑业总产值再创新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1-05-09 18:37
[字体:  ]
 
——2010年宣城市建筑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0年,全市建筑企业紧紧抓住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建筑业生产经营实现了产值与效益同步增长,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住水平、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
  一、建筑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
 1总产值再创新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总数129家,完成建筑业(指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下同)总产值突破60亿元,达61.9亿元,同比增长34.6%;从业人员41930人,比上年增加1349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15.8万元,同比增加4万元,增长33.9%。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各项生产指标将会进一步提高。
2签订合同额大幅增长,施工任务充足2010年,全市建筑企业签订工程合同总金额86.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61.4亿元,同比增长24.3%。签订合同额的不断增多,表明我市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逐年提高。
3、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秩序更加规范。2010年,全市继续加大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力度,为推进市外建筑业企业在地统计,市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参与市政工程建设的中标市外建筑业企业,必须在宣城成立子公司或者独立法人,对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以及完善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1%。其中,实行招投标面积556.7万平方米,按施工房屋建筑面积计算的招投标面为73.9%。签订建筑合同的增加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建筑企业施工工作量的增加。
4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利税增长较快。全市建筑业在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较大提高。2010年,全市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结算收入62.1亿元,增长56.4%;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32.5%,实现利税总额3.8亿元,同比增长35.6%,产值利税率为6.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5、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2010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8.7%,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
二、当前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承包工程经营范围需进一步拓宽,在巩固原有的建筑市场基础上,大力开拓省外市场方面显得力度不够,建筑企业在外省开展业务很少,全年只完成省外建筑产值2.2亿元,仅占全部产值的3.6%。
   2、工程结算成本偏高。企业完成工程结算成本55.6亿元,比上年增长61.2%,占工程结算收入的比重为89.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处于高位区间。
  3、具有高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全市建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8486人,一级建造师177人,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0.2%和0.4%,建筑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明显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1、优化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积极发挥龙头骨干建筑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帮助和扶持有实力的企业提质晋级,促使中小型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整合中小企业的资金、技术、施工能力和廉价劳动力的资源,逐步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为基础的配套协作、整体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建筑队伍。重点培养和形成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施工工人队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2、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科学的管理仍然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好途径。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达到竞争能力的提高,进而推进整个企业和行业的优化升级。
 3、完善市场秩序,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放宽本市建筑市场准入限制,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保持建筑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发展,引导企业走出家门承包工程,输出劳务。
    4、政策上给予倾斜。考虑到本地建筑业企业实力等方面与外地企业有一定差距,建议从本地建筑业市场准入、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扶植一批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参与本地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本市建筑业企业的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