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宣城市一季度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高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1-05-09 18:36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继续呈现大幅增长趋势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效益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一季度,全市6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不含安徽电力宣城供电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3%,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回落了2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低1.2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8位,与去年同期持平;增速居全省第12位,比去年同期下降9位。主营业务收入最大的10个行业中(见下表),只有3个行业的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而有7个行业的增速有所回落。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8亿元,总量已排在全市第二位,比去年同期增长98.1%,比去年同期的增速提高89.6个百分点;总量最高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3亿元,增长57.8%,增速回落73.5个百分点。

2011年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前十位行业增长情况

 

主营业务收入千元)

比去年同期 ±℅

去年同期增速℅

增速增减百分点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829642

57.8 

131.3 

-73.5 

农副食品加工业

2528168

98.1 

8.6 

89.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213376

15.7 

34.9 

-19.2 

通用设备制造业

1410981

30.4 

42.1 

-11.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03423

49.9 

53.5 

-3.6 

橡胶制品业

1373402

31.1 

71.9 

-40.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169683

57.0 

256.8 

-199.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100175

48.1 

44.7 

3.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888562

10.9 

38.5 

-27.5 

塑料制品业

811121

73.4 

69.6 

3.8 

(二)实现利润总额大幅增长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1.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8.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6位,比去年同期上升3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位。实现利税总额17.49亿元,增长71.8%,总量居全省第10位,比去年同期上升1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位。在利润总额最高的10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见下表),其中,利润总额最高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3.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倍,对全市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而去年同期利润总额最高的橡胶制品业实现利润1.58亿元,仅增长3.6%,增速回落128.4个百分点。

2011年一季度利润总额前十位行业增长情况

    单位:千元

 

利润总额

利税总额

本期  实际

去年  同期

比去年同期±%

本期    实际

比去年同期±%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61645

38260

845.2 

467278

681.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89605

110254

72.0 

242187

80.9 

橡胶制品业

158026

152471

3.6 

204248

2.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16815

61103

91.2 

160009

68.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6552

29617

124.7 

168918

100.5 

农副食品加工业

64808

35162

84.3 

88921

64.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63562

52536

21.0 

87060

26.0 

金属制品业

34203

11448

198.8 

45813

129.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4929

25447

-2.0 

36052

-4.1 

饮料制造业

21274

8578

148.0 

48902

75.3 

(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幅提高

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3.73,比去年同期提高97.79点,比1-2月提高14.45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比全省平均水平4.17个点,居全省第7位,比去年同期上升10位,比去年全年的排名也上升了4位。市直和7个县市区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面大幅提高综合指数的七项构成指标中,除产销率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都有所提高,其中,反映工业经济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为15.23%,提高个4.17百分点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45.34%,提高12.77个百分点;反映经营风险的资产负债率为57.53%,下降5.9个百分点(注:逆指标,低于60%得满分);反映资金利用效率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3次,加快0.24次;反映投入产出效果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68%,提高1.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9049元/人,提高132281元/人无论是从整体指标还是其各分项指标还是同比指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都表现出强劲攀升的态势,表明今年以来全工业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四)重点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4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8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8.9%,拉动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超千万的企业有19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25亿元,增长1.6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68.9%这14家企业的利润总额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增长速度在1倍以上的就有12家。5家新型干法水泥及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实现利润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其中,宣城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实现利润首次排在全市第1位,达到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倍,宁国水泥厂增长5.9倍,中广源水泥有限公司增长114倍,三狮和德水泥有限公司增长14倍,广德桐星水泥有限公司增长19倍。 其他成倍增长的企业还有:宣城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增长1.9倍,安徽聚隆机械有限公司增长1.2倍,安徽泰科铁塔有限公司增长2倍,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增长3.2倍,宣城市华凌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增长4.6倍,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长11倍。

  工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

去年4季度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出现经济过热,仅从10月份到今年3月份,已连续6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3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紧缩银根政策的实施,一是加大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难度, 尤其是处于扩张期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的投资等大量的融资需求,一旦资金链偏紧,就将加大生产难度,影响企业快速发展。二是银行加息也加重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三是人民币升值涉及的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达1.01%,对于产品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型企业来说,企业利润面临步步“吞噬”。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荒问题显现。企业为了顺利招到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和一线熟练工,一般只有通过加薪才能保证劳动力需求的满足。同时,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也迫使企业提高相应的劳动报酬,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税收政策调整影响我市主导产业的盈利增长

由于国家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收政策调整,税收优惠到期见底,资源回收再利用不再享受税收返还,在企业收到的税款返还减少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利废加工企业的盈利增长。尤其对铜材加工企业的影响较大,一季度,全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虽比去年同期增长124.7%,但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回落651个百分点。

(四)市直工业亏损问题加剧

一季度,市直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2家企业出现亏损,企业亏损面高达46.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高达49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总额的58.8%。而7个县市区中,除宁国市的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长1.7倍外,其他6个县区的亏损总额都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市直工业亏损问题有所加剧。在全市亏损总额最大的10家企业中,市直工业就占了4家,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煤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电量有所下降,再次成为全市第一亏损大户,一季度,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8%,而主营业务成本则增长了10.9%,由此形成了3960万元的巨额亏损,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719万元。宣城港口湾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净亏损285万元,亏损总额排在第4位,而去年同期盈利590万元,主要是受一季度雨水偏少,发电量下降80.4%的影响;此外,重庆啤酒集团宣城古泉啤酒有限公司和去年新建投产的宣城徽铝铝业有限公司的亏损总额也排在全市前10位。

升1位;增速居全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位。在利润总额最高的10个行业中,有9个行业的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见下表),其中,利润总额最高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3.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倍,对全市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而去年同期利润总额最高的橡胶制品业实现利润1.58亿元,仅增长3.6%,增速回落128.4个百分点。

2011年一季度利润总额前十位行业增长情况

    单位:千元

 

利润总额

利税总额

本期  实际

去年  同期

比去年同期±%

本期    实际

比去年同期±%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61645

38260

845.2 

467278

681.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189605

110254

72.0 

242187

80.9 

橡胶制品业

158026

152471

3.6 

204248

2.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16815

61103

91.2 

160009

68.8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6552

29617

124.7 

168918

100.5 

农副食品加工业

64808

35162

84.3 

88921

64.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63562

52536

21.0 

87060

26.0 

金属制品业

34203

11448

198.8 

45813

129.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4929

25447

-2.0 

36052

-4.1 

饮料制造业

21274

8578

148.0 

48902

75.3 

(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幅提高

一季度,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3.73,比去年同期提高97.79点,比1-2月提高14.45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比全省平均水平4.17个点,居全省第7位,比去年同期上升10位,比去年全年的排名也上升了4位。市直和7个县市区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面大幅提高综合指数的七项构成指标中,除产销率有所下降外,其他指标都有所提高,其中,反映工业经济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为15.23%,提高个4.17百分点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45.34%,提高12.77个百分点;反映经营风险的资产负债率为57.53%,下降5.9个百分点(注:逆指标,低于60%得满分);反映资金利用效率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3次,加快0.24次;反映投入产出效果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68%,提高1.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9049元/人,提高132281元/人无论是从整体指标还是其各分项指标还是同比指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都表现出强劲攀升的态势,表明今年以来全工业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四)重点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4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8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8.9%,拉动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超千万的企业有19家,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25亿元,增长1.6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68.9%这14家企业的利润总额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增长速度在1倍以上的就有12家。5家新型干法水泥及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实现利润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其中,宣城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实现利润首次排在全市第1位,达到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倍,宁国水泥厂增长5.9倍,中广源水泥有限公司增长114倍,三狮和德水泥有限公司增长14倍,广德桐星水泥有限公司增长19倍。 其他成倍增长的企业还有:宣城司尔特化肥有限公司增长1.9倍,安徽聚隆机械有限公司增长1.2倍,安徽泰科铁塔有限公司增长2倍,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增长3.2倍,宣城市华凌电梯配件有限公司增长4.6倍,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增长11倍。

  工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

去年4季度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出现经济过热,仅从10月份到今年3月份,已连续6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3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紧缩银根政策的实施,一是加大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难度, 尤其是处于扩张期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的投资等大量的融资需求,一旦资金链偏紧,就将加大生产难度,影响企业快速发展。二是银行加息也加重企业财务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三是人民币升值涉及的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达1.01%,对于产品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型企业来说,企业利润面临步步“吞噬”。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迅速扩张,企业用工荒问题显现。企业为了顺利招到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和一线熟练工,一般只有通过加薪才能保证劳动力需求的满足。同时,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也迫使企业提高相应的劳动报酬,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税收政策调整影响我市主导产业的盈利增长

由于国家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的税收政策调整,税收优惠到期见底,资源回收再利用不再享受税收返还,在企业收到的税款返还减少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和利废加工企业的盈利增长。尤其对铜材加工企业的影响较大,一季度,全市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虽比去年同期增长124.7%,但比去年同期的增速回落651个百分点。

(四)市直工业亏损问题加剧

一季度,市直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2家企业出现亏损,企业亏损面高达46.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高达49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总额的58.8%。而7个县市区中,除宁国市的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长1.7倍外,其他6个县区的亏损总额都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市直工业亏损问题有所加剧。在全市亏损总额最大的10家企业中,市直工业就占了4家,国投宣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由于煤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电量有所下降,再次成为全市第一亏损大户,一季度,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8%,而主营业务成本则增长了10.9%,由此形成了3960万元的巨额亏损,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719万元。宣城港口湾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净亏损285万元,亏损总额排在第4位,而去年同期盈利590万元,主要是受一季度雨水偏少,发电量下降80.4%的影响;此外,重庆啤酒集团宣城古泉啤酒有限公司和去年新建投产的宣城徽铝铝业有限公司的亏损总额也排在全市前10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