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前三季度经济效益运行的基本情况: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屡创新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4.85,比去年同期提高56.82点。2、企业盈利持续大幅增长。实现利润总额25. 33亿元,增长1.1倍。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大幅下降。4、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5、各县(市)区工业经济效益全面大幅提高。6、盈利大户拉动作用明显。
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1、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43.43%。9月份当月水泥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8.89%。2、产能扩大、销售增加所产生的规模效益。3、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强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等多种渠道增加盈利。
宣城市前三季度工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攀升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快中趋好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效益保持同步快速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不断攀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利润总额屡创历史新高,表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 经济效益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屡创新高。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不断攀升,几乎是逐月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4.85,比去年同期提高56.82点,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39.06点和4.25点,居全省第11位,比去年同期的上升5位。七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均优于去年同期:总资产贡献率为12.9%,提高3.44点个百分点;资本增值保值率为139.06 %,提高17.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0.27 %,下降4.38个百分点(注:逆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为3.39次,加快0.5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46 %,提高1.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76773万元/人,提高51.1%;产销率为94.88 %,提高1.24个百分点。
(二)企业盈利持续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5. 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分布的35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的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或减亏,占行业面的85.7%。对全市盈利增长贡献最大的6个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润33708万元,增长2.9倍;橡胶制品业实现利润49144万元,增长68.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37677万元,增长68.6%;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8427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3858万元,减亏增盈12286万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4838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5952万元,减亏增盈8658万元;塑料制品业实现利润11640万元,增长1.8倍。这6个行业的盈利增长对全市工业盈利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7%。
(三)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有201家企业出现亏损,比去年同期下降16.9%,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1.5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0.7%,降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7个百分点,排在马鞍山市之后,居全省第2位。亏损面从年初起逐月下降,前三季度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6.96%,比去年同期下降3.46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下降6.29和2.23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是减亏额最大的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的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分别为609万元和4016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亏损5814万元和3593万元,占全市亏损总额减少额57.7%。
(四) 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4.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5%,比去年同期的增速提高了35.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分布的35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的增速超过了全市平均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增加额超过亿元的行业达到21个,其中,有5个行业增加额10亿元以上,分别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1亿元,增长37.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7.95亿元,增长50.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55亿元,增长1.5倍;橡胶制品业40.61亿元,增长75.5%;农副食品加工业54亿元,增长31.8%。
(五)各县(市)区工业经济效益全面大幅提高。前三季度,包含市直在内的八个县(市)、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面大幅增长的态势,市直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7亿元,增加1.83亿元,增长12.5倍;利润总额最高的宁国市实现利润11.95亿元,增长56%,对全市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32.8%。有3个县区实现利润增速超过了2倍,分别是:郎溪县2.8倍,旌德县2倍;有4个县实现利润增速在1至2倍之间,分别是:宣州区1.25倍,广德县1.26倍,泾县1.45倍,绩溪县1.9倍。与此同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也全面大幅提高,各县(市)、区都超过了200,其中,郎溪县首次超过300,高达316.2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0.3个点。
(六)盈利大户拉动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全市利润总额最高的前50家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18.2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72.2%,比去年同期增加利润8.97亿元,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68.5%。这50家企业中,有39家企业实现了盈利增长,有7家扭亏增盈,只有4家企业实现利润有所下降。从盈利前50家企业的行业构成看,6家水泥企业和4家供电企业表现最为突出,实现利润均呈大幅增长的趋势。利润总额前4位企业全部实现大幅增长,分别是:中鼎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9031万元,增长56.4%;宣城海螺水泥有限公司11774万元,增长3.4倍;广信农化集团有限公司10880万元,增长2倍;宁国水泥厂10109万元,增长1.7倍。
二、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今年以来,我市部分重点工业产品的价格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国际市场美元持续贬值推动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二是国内节能降耗造成水泥等建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前三季度,我市工业品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5.51%,这对工业企业效益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今年以来,铜材、铝材等价格上涨幅度在30%~60%之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大幅上涨43.43%。在铜材产量仅略增2.7%的情况下,该行业实现利润483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亏增盈8658万元。由于临近省份因节能降耗因素关停较多水泥企业,水泥价格自4月份起扭转下降趋势,出现持续上涨,9月份当月水泥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8.89%,前三季度累计比去年同期上涨3.88%,我市6家年产百万吨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实现利润均出现成倍增长的趋势,水泥行业的利润总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化工行业中的硫酸、磷酸铵肥、农药等主要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在产量普遍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该行业的实现利润仍增长了68.6%。
(二)产能扩大、销售增加所产生的规模效益。近年来,我市一批规模较大招商引资工业项目陆续投产,部分工业产品产能迅速扩张,如去年底扩建和新建投产的郎溪县鸿泰钢铁有限公司和泾县隆鑫铸造有限公司分别生产钢材19.3万吨和12.4万吨,全市前三季度生产钢材64.1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倍,在产品价格也有所上涨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由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973万元转为盈利1332万元,增加利润3306万元。同时,由于钢材产量的大幅增长,带动了工业用电量的大幅增长,也使部分县市供电公司的实现利润出现大幅增长,郎溪县和泾县两个供电公司分别由去年同期净亏损18万元和139万元转为盈利2791万元和1887万元。
(三)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经营成本,加强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等多种渠道增加盈利。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51.1%,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1.32个百分点,说明企业通过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强化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化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进而增加盈利。此外,企业还通过加强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等手段提高效益。如中鼎精工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级进模改进生产工艺,应用到冷镦、冲压生产,使产品加工效率提高6倍以上,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前三季度实现利润增长45.3%。
三、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快速上涨等多种因素将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持续上升,前三季度上涨10.22%,而企业的产品出厂价格虽有上涨,但涨幅偏低,前三季度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5.51%,比原材料、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的涨幅低4.71个百分点。我市以制造业为主的多数企业尤其是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上升,这种“高进低出”必然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将受到较大影响。
(二)节能降耗调控影响不容忽视。进入4季度,由于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较为艰巨,我省加大了全社会用电量调控力度,由于我市电力消费增速今年以来一直居全省前列,前三季度增速居全省第4位,因此,我市控制电力消费过快增长的工作难度更大,部分规模较大、创利税较高的高耗能企业将受到停产、限产的影响,企业盈利和上交税金将有所减少,据了解,10月份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因为停产、限产而大幅减产,如郎溪县鸿泰钢铁有限公司10月份完成产值8756万元,比9月份下降50.3%,泾县隆鑫铸造有限公司完成产值812万元,比9月份下降88.1%,两公司当月均出现较大亏损。预计4季度我市工业企业盈利强劲增长的势头将有所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