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发生积极转变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安徽省统计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12-03 14:47
[字体: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七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及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坚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一、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一系列加大农业支持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政策措施推动下,我省农业基础地位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升级加速。2011年,全省GDP总量为15300.7亿元,为20072.1倍。全省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16.345.837.9调整为2011年的13.254.332.5,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6.8%,比2007年上升3.1个百分点。

我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加快资源大省向新型工业强省跨越,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竞争力明显增强。全省工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2810亿元增加到20117062亿元,工业化率由38.2%提高到46.2%,上升了8个百分点。2008-201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1%,高于同期GDP增幅5.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拉动总体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有力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2789.8亿元增加到20114976亿元,2008-2011年均增长10.7%。不仅传统服务业得到了发展,而且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金融、咨询、文化卫生、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省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由2007年的49.8%上升到2011年的50.3%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3928.4亿元,占GDP比重为31.3%,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逐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需求结构趋于合理,消费贡献日益突出

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消费转型升级有力促进了全省消费增长。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强化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三大需求稳步扩大,经济增长逐步从偏重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7年的2451.9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900.6亿元,2008-2011年均增长18.9%,比2003-2007年均增速高4.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093.7亿元扩大到12147.8亿元,年均增长32.7%,比2003-2007年均增速低2.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由159.3亿美元增加到313.4亿美元,年均增长18.4%,比2003-2007年均增速低12.3个百分点。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53.8%下降到2011年的44.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由2007年的47.7%提升到2011年的55.5%,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三、所有制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降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门槛,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性障碍和环境障碍,营造了良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的竞争环境,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行业,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脱颖而出,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已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逐步提升。

从经济总量看,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由2007年的3856.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730.9亿元,四年总量实现翻番,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5.5%,增幅高于同期GDP2.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由52.5%提高到57.1%。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扩大投资需求、繁荣城乡消费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我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省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节能降耗、优化结构、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关停了一批小火电机组、水泥、造纸以及炼钢、炼焦等小企业。随着节能降耗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 2008年至2011年我省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4.52%5.39%4.78%4.06%,累计下降17.48%2011 年,我省万元GDP 能耗为0.754吨标准煤,能耗水平相对较低,处在全国较先进行列;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66.24%,比2007年提高0.94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控制,2011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下降到每万元GDP 6.2千克,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下降到每万元GDP 3.5千克,氨氮排放强度下降到每万元GDP0.7千克。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全省森林覆盖率达27.5%,比2007年提高1.4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撰稿:过劲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