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统计分析

2011年宣城市春耕备耕调查报告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21 16:08
[字体:  ]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时节,也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时了解春耕备耕情况,221市统计局联合市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春耕备耕专项调查。通过走访农户、随机抽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展开调查,整个调查进展顺利,截至225此次调查任务圆满完成。

 一、2011年我市春耕备耕的主要特点
    
(一)农资市场储备充足

从农资市场调查情况看,2011年全市春耕生产所需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市场储备充足。目前,市场已储备化肥35000吨,其中尿素13000吨,碳酸氢铵1000吨,过磷酸钙3200吨,进口氯化钾2800吨,进口复合肥15000吨。储备种子2250吨,其中杂交稻种子1700吨,杂交棉花种子40吨,玉米种子150吨,大豆320吨,马铃薯40吨。储备农药2100吨,其中杀虫剂420吨,除草剂1500吨,杀菌剂170吨,储备地膜300吨。从当前整个市场储备情况看,由于农资出厂价相对上调,储备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完全能满足今年春耕生产的需要。

(二)农资价格继续上涨

2月份农资价格显示,2011年春耕农资价格全面上调且涨幅明显。46%尿素每吨2070元,同比上涨15%17%碳酸氢铵每吨730元,同比上涨21.7%;过磷酸钙每吨450元,同比上涨7.1%60%进口氯化钾每吨3150元,同比上涨1.6%;进口复合肥每吨3200元,同比上涨24.0%。杂交水稻种子每吨40000元,同比上涨33.3%;杂交棉花种子每吨110000元,同比上涨22.2%;玉米种子每吨13000元,同比上涨30%;大豆种子每吨8500元,同比上涨28.8%。杀虫剂毒死蜱每吨33000元,同比上涨17.9%;除草剂草甘膦每吨3900元,同比上涨4.0%;杀菌剂多菌灵每吨43750元,同比上涨13.6%,地膜每吨12000元,同比上涨4.3%。由于农资出厂价上调、物流费用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今年春耕农资价格全面大幅上涨。

(三)农资实际购买入户率较低

从宣州区抽中农户调查情况看,目前化肥实际购买量为9070公斤,占需求量的58.0%;种子实际购买量为176.3公斤,占需求量的35.9%;农药实际购买量为177公斤,占需求量的49.8%;地膜实际购买量为45.5公斤,农用柴油实际购买量为10公斤

从农资市场调查情况看,尿素实际购买量为2600吨,占市场储备量的20%;过磷酸钙实际购买量为640吨,占市场储备量20%;钾肥实际购买量为500吨,占市场储备量的17.9%;复合肥实际购买量为2800吨,占市场储备量的18.7%。种子实际购买量为348吨,占市场储备量的15.5%。农药实际购买量为50吨,占市场储备量的2.4%;地膜实际购买量为80吨,占市场储备量的26.7%

结合农户抽查和农资市场调查情况分析,由于现有市场农资储备充足,不存在紧缺现象,农户随用随买的较多。加之目前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大多农民仍处于观望状态,导致农资购买实际入户率较低。

   (四)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

     1、午季作物小麦种植面积增加,油菜种植面积减少。由于近年油菜市场价格一直低位运行,比较效益偏低。尽管每亩种植小麦和油菜的补贴相同,但油菜种植费工费时,且机械化普及率较低,从调查农户了解,大多农户偏向种植小麦。

     2、棉花、烟草、西甜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去年棉价大幅上涨,刺激了农民的种棉积极性,除棉花主产区外,零散种植较往年偏多。同时,由于中药材、烟草价格的上涨,预计今年经济类作物种植面积均有增长。

     3、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变化不大。国家连续提升粮食最低保护价,使粮食种植亩均收益增加,因而农户种植粮食热情未减。

    二、当前春耕备耕中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
    1
、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国家出台的良种补贴、最低收购保护价等多项惠农措施,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但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也随之攀升,有些涨幅甚至超过了粮价的上涨,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惠农政策效应,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2、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的多为年迈的老人或是妇女,难以有效地组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导致部分农田周围的沟渠、塘坝堵塞,不能及时疏通。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农业设施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极易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建议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农业保险理赔操作欠规范。我市自2008年试点农业保险以来,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遇到重大灾情,保险赔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损失,为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业保险牵涉面广、工作量大,核灾、理赔的时效性得不到保障。有时农户为了等待保险人员前来核灾,而延误了时间,反而加重了损失。部分乡镇甚至会出现理赔不均、拖欠理赔款的现象,影响了农户的参保热情。建议规范农业保险理赔操作程序,提高理赔时效性,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